實施脫貧攻堅秋季攻勢,增加蔬菜播種面積,加強與兄弟市州合作,增加蔬菜市場供應量;
暢通流通渠道,減少流通成本;
建設公益性惠民生鮮超市,讓市民購買更便宜的生鮮蔬菜……
我市采取的多項蔬菜保供穩價措施,在這個冬季顯現成效——近日,國家統計局貴陽調查隊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貴陽市菜價繼今年10月同比下降0.9%之后,11月份繼續穩中有降,同比下降4.8%。
“今年,我們按照‘穩基地、保總量、提質量、突特色、優互補’的思路,鞏固提升蔬菜產業發展水平,全市脫貧攻堅秋季攻勢蔬菜產業完成種植面積達40萬畝(次),比去年同期多播種了5萬畝(次)。”貴陽市農委副主任彭玉榮說,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的增加,帶來蔬菜供應量的上升,對第四季度全市蔬菜價格下降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
為降低市場波動對種植戶積極性造成的影響,我市還創新性地實施了蔬菜目標價格指數保險。2017年,市農委和市財政局聯合印發貴陽市政策性蔬菜、家禽保險工作方案,將11個蔬菜品種列為市級統籌參保品種,保險內容包括種植保險和價格保險等,進一步建立了我市蔬菜種植產業風險轉移分散和保障機制。
“我們對主要供應貴陽市場的11種蔬菜進行了生產成本調研,打個比方,每斤小白菜的生產成本價是八角,我們就以這個價格對其進行保險,如果菜價低于生產成本價,就由保險公司向種植戶賠償差額部分。”彭玉榮說,自開展蔬菜價格保險以來,全市共計承保蔬菜8.9萬畝次,累計投入5億元保額,賠付面積達2.6萬畝次,賠付金額1729萬元。
此外,我市已與黔西南、安順、銅仁、遵義等八個市州簽訂協議,建設蔬菜異地保供基地22萬畝。今年前11月,我市在地利農產品物流園設立貴州產業扶貧銷售專區,共銷售各市州蔬菜30余萬噸,既發揮了大市場帶動大扶貧的作用,也為貴陽市增加了蔬菜供應量。
除了保障蔬菜供應量,我市還積極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實現農產品全鏈聯動,加快補齊農產品產地“*先一公里”、城市配送“*后一公里”短板。
為全力暢通流通渠道,市商務局、市農委等部門加強產銷對接,讓市州優質農產品泉涌貴陽,并組織我市商務流通企業與全省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簽訂產銷訂單,收購當地優質農產品,發展農業訂單。同時,配合省農產品產銷專班,協調在筑高校與重點企業、農業合作社實現產銷對接,讓蔬菜直接從產地直供市民的餐桌子。
為解決市民“買菜難買菜貴”問題,我市全力推進公益性農產品零售網點建設,加快惠民生鮮超市建設進度。針對不具備開設惠民生鮮超市條件的社區,我市加快“菜籃子”直通車公益性網點建設,讓老百姓就近買到新鮮菜、放心菜、便宜菜。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市已建成的惠民生鮮超市共實現銷售收入約8億元。其中,蔬菜等‘菜籃子’商品約4.8億元,其銷售價格低于周邊農貿市場20%至30%以上,大約能為市民節約1億元至1.5億元生活成本。”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莫非說。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加大對蔬菜等農產品的保供穩價力度,滿足市民吃上平價菜、放心菜的需求,力爭2018年底貴陽市蔬菜價格與周邊省會城市持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