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外,天寒地凍;棚內,溫曖如春。在河北平泉市臥龍鎮下洼子村設施桃棚內,一朵朵粉紅、艷麗的桃花掛滿枝頭,嬌艷動人;一只只蜜蜂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構成一幅清新、亮麗的迎春“畫卷”。
果農張雨才在桃樹叢中正忙著給桃花授粉。56歲的張雨才,是平泉市臥龍鎮下洼子村二組普通農民。中學畢業后,回鄉務農,曾承包過果園、種過大田玉米,可一年忙到頭,也就掙個萬把塊錢。
“后來鎮里組織到外地參觀大棚桃,讓我大開眼界。回來后,在鎮政府政策支持下,就投資建了桃樹園區。”回想起這些年自已走過的路,張雨才感慨萬千。
為掌握更多大棚桃實用管理技術,張雨才潛心研究,多次參加市、鎮組織舉辦的設施農業技術培訓班,查閱各種農業科技圖書、資料,提高果樹的管理技能。并摸索出“技術+勤奮=效益”的“致富經”,應用到管理實踐中。
在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致富上,他積極組織帶領周邊村民建基地、搞培訓、抓服務,籌建了大棚桃管理專業合作社,并擔任合作社社長職務,負責合作社的日常業務管理工作。到目前,全鎮共建設施桃棚20多個,栽種油桃、毛桃等新品種,春桃連續三年喜獲豐收。
“去年,我家溫室大棚桃收益達9萬多元,產品銷路、效益非常好。同時,又投資16萬多元,利用新型建筑材料建設自動化控制的溫室大棚兩個,主要是利用農家肥(沼液)發展反季桃。現已發展溫室反季桃棚5個,占地5畝。目前,溫室大棚桃已全面進入盛花期,也正是各項管理的關鍵時期,再有兩個月大棚桃就能上市,成為搶手貨。”張雨才介紹說。
近年來,平泉市認真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按照“優勢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的要求,通過政策推動、宣傳發動、典型帶動,大力發展時差林果基地建設和農業特色種植產業,實施“專家+基地+農戶”的技術推廣體系,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全市設施大棚桃面積已發展到100畝,大棚桃生產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搖錢樹”。
“下一步,在發展反季大棚桃產業上,發揮合作社的作用,爭取在技術培訓、管理服務等方面,引導和幫助村民發展時差林果產業,早日實現共同致富。”張雨才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