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意所在的龍坪村是“十三五”期間核定的貧困村。作為桂林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和貧困村的村委主任,近年來,楊海意立足本職,通過向上申請資金修路、帶頭發展產業和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推動貧困村實現自我“造血”,打開貧困村脫貧致富之門。
龍坪村位于龍勝各族自治縣東北部,離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地處偏遠是這個山區村的特點。楊海意當選人大代表后,針對當地村民反映強烈的通村通寨道路較差等問題,積極向縣、鎮提出建議并爭取項目和資金,先后修通了龍坪長永橋至龍山片、龍坪至顯東、曹龍、段高等4條通組公路共8公里,受益群眾1200余人。目前,龍坪村通組公路基本實現全硬化。
村內的交通基礎設施基本解決,產業發展是村民脫貧致富的關鍵。針對當地交通相對便利、資源較為豐富、農業基礎較好的優勢,2016年3月,楊海意帶領46戶村民(其中22戶貧困戶)投資80多萬元成立了龍意農產品開發專業合作社,與旺桂食用菌公司簽訂了生產銷售合同,統一地塊、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基本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體系。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增加貧困戶和村集體收入為目標,同時*程度吸收貧困戶加入,為他們就業創業提供平臺。通過訂單收購、代種代養、土地流轉等方式,大膽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初步統計,22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2017年,楊海意還帶領4位社員投入資金25萬元,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圈舍,新購40頭小牛進行養殖。保守估計養殖收入可達40萬元,計劃2018年再擴大養殖規模。
當然,合作社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在成立初期,由于需要購入大量基礎設備以保障后期運營,經過調研,建一個菌種大棚就需要投入資金40萬元,但當時合作社的建設經費已經所剩無幾,而且很多社員都向親戚“借遍了”錢。大棚建設在即,錢卻沒有著落。關鍵時刻,楊海意決定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
幸運總是光顧勇敢的人。通過該村駐村*書記向上反映,縣人大、縣政協、縣委統戰部、縣扶貧辦等單位共向合作社扶持資金10萬余元,龍意合作社社員聯保貸款40萬元,加上自籌一部分資金,合作社終于如期建成了大棚并投入運營。
不僅如此,楊海意還與村委班子成員商量,一起策劃發展鄉村旅游。針對龍坪村已經流傳上千年的正月初八侗族織布節,2016年,楊海意利用人大代表身份,積極到縣、鎮各部門爭取活動經費,打造聲勢浩大的龍坪織布節。事實證明,這個具有濃郁民俗風情的節慶活動也取得巨大成功。當天,侗族婦女向中外游客現場展示“侗布”制作工藝全流程,以及民俗風情展示、蘆笙踩堂、跳多耶、傳統敬薩、吃百家宴等精彩節目,讓廣大游客和群眾樂享“文化盛宴”。
如今龍坪村特色產業布局已初步形成,食用菌、油菜、香芋、養殖草牛等特色產業和旅游發展逐漸紅火。可以說,通過為貧困村“造血”,龍坪村成功打開了一扇脫貧致富大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