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邯鄲市曲周縣:逐夢阡陌 實現村強民富
邯鄲市曲周縣:逐夢阡陌 實現村強民富
農業網   時間:2018/1/3 9:23:00  來源:河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閱讀數:517

  2017年12月14日,河北省中南部迎來了今冬*場雪。在邯鄲市曲周縣東劉莊村益農育苗基地,大棚外寒意十足,大棚內卻溫暖如春——20多名育苗嫁接女技師正聚精會神地嫁接秧苗。

  近年來,東劉莊村在全省*個實現了整村土地全部流轉,村集體統一管理經營,實現了農業產業化、規?;?、組織化、集約化、高效化,使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如今的東劉莊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村集體收入120余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5元。

  整村土地流轉 搬開集體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絆腳石”

  “以前村里的1000多畝地,一塊一塊分到各家各戶手里,大型農機派不上用場,新技術、新品種也難以大面積推廣,農民種地一年下來掙不到多少錢,村集體經濟是‘零’。”東劉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永民告訴記者,*初想發展集體經濟時,發現有三個問題解決不了:一是家家戶戶有農機具、柴草堆、漚秸稈,得曬莊稼、存糧食等,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解決不了;二是農村土地分戶經營,地界爭議,農忙時節搶水、搶電等很多糾紛解決不了;三是因土地承包權數十年不變,新增人口雖有農民身份卻無地可耕,“無地農戶”問題解決不了。“這三大問題成了村里發展集體經濟和現代農業的‘絆腳石’。”

  為了解決這三大難題,2012年,東劉莊村以“農民入社、土地入股、集體管理、利益共享、風險村擔”的方式,對整村土地實施全部流轉,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東劉莊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經營了村里100多戶農民的1000余畝土地。為了實現農業規模效益,東劉莊村黨支部與科研院校、農技部門、知名農林企業合作,對接現代農業項目,推廣應用農業科研成果和設施農業成熟技術,建立了占地240畝的邯鄲市棉麥雙豐基地、占地200畝的省玉米高產示范基地、占地210畝的國家菜籃子工程設施蔬菜基地和占地400畝的歐式苗圃基地,投入60萬元購置了農業機械,硬化了田間路,完善了機井管道等硬件設施。還定期對合作社管理人員和村民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能。

  “我們與科研院校的合作主要是研發性合作。”劉永民說,“像與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建立的棉麥雙豐基地、與省農科院共建的玉米高產示范基地,都是由對方提供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合作社負責收集從種植到收獲整個過程的相應數據,*終收益歸合作社。這種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在合作社試種試用的合作方式,改變了農民傳統種植模式,提高了種植效益。”

  “我們以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經過學習培訓成為具有專業技能的嫁接技師,在這里嫁接秧苗,每天能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嫁接技師劉師傅高興地說。

  科學的規劃、完善的基礎設施、土地成方連塊經營,吸引不少企業前來入駐。益農育苗合作社的老板王延嶺告訴記者:“我是隔壁東牛屯村的,2016年聽說這里土地好流轉,就與朋友合伙承包了40畝地,建設了14個大棚,主要培育茄子、西紅柿、青辣椒等蔬菜幼苗,每個大棚每年可以種植3季,每年每個大棚可以收入15萬元左右。”

  “東劉莊村把全村土地統*轉到合作社,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品種、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治,實現了農業規?;a,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曲周縣委書記郭新耀這樣評價東劉莊村的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流轉”富了村民,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F在,東劉莊村集體收入年均30余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5元,比曲周縣農民平均收入多了一倍。

  “黨支部+合作社” 破解基層黨建和經濟建設“兩張皮”

  “有了合作社就是好,農戶以土地折股注入合作社,旱澇都有錢分,省心省力,自己還能干點別的掙錢,比以前各家各戶種地強太多了。”59歲的村民劉京云高興地對記者說。

  “黨支部有政治、組織優勢,合作社有市場、技術優勢。把這些優勢結合起來,有效破解了基層黨建和經濟建設‘兩張皮’的問題。”郭新耀說。

  然而,土地流轉畢竟不是一件小事,村民一方面擔心流轉后土地界限不清、后續糾紛多,另一方面擔心就業和收益問題。為此,合作社成立前,村里先在地表下打入1米深的灰樁進行定界,土地的歸屬不變,各種補貼仍然分到農戶手中。村民可跟合作社簽“黃合同”,每年獲得1064元的土地流轉費,也可以簽“紅合同”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除享受保底股金,還有分紅可以拿。

  記者注意到,東劉莊村村民服務中心有兩塊牌子并列掛在墻上——“東劉莊村黨支部”和“東劉莊村土地合作社”。

  據介紹,近年來,曲周縣推行支部領辦、支部服務、支部介入三種組建類型,分類推進“黨支部+合作社”工作。曲周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朱繼坤介紹,支部領辦就是黨支部牽頭成立合作社,組織黨員群眾入社,共同經營;支部服務就是黨支部從爭取項目、技術、銷路等方面扶持現有合作社,收取一定“服務費”;支部介入就是黨支部通過土地、資金等方式入股獨立經營合作社。

  為確保賬務管理規范、安全,合作社不僅與黨支部賬務分離,而且所建臺賬由鄉鎮財政所代管,村黨支部和合作社每半年向村民公開*村務、社務以及分紅方案、收益分配方案,接受村民監督和評議。

  “我們的合作社是由鄉鎮政府做擔保,村支部牽頭成立的,為了保證合作社后期的經營財務清清楚楚,村里還專門召開村民大會,選舉組成監事會監督黨支部和合作社,村民們把土地交給我們,我們得讓他們放心。”劉永民說。

  逐夢阡陌 村民日子過得和城里人一樣幸福

  “白天我在育苗基地蔬菜大棚里工作,吃完晚飯和姐妹們一起跳廣場舞。咱現在過的日子和城里人一樣。”村民楊愛霞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村文化廣場上裝有各種健身器材,大家習慣了早晚聚在文化廣場或街巷跳跳舞、健健身。“村里為了鼓勵大家豐富業余生活,還出錢給大家購買了統一的舞蹈服裝。”

  “原來是‘旱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現在是‘白天走路平,夜晚路燈明,農民不種地,年底能分紅’。”村民陳燈魁一邊鍛煉著身體一邊和記者嘮著村里的新變化:村街巷全部硬化美化亮化,還實現了環衛常態化,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里東家長西家短說閑話的少了,聚在一起打撲克搓麻將的少了,去村委會圖書館看書的越來越多了。真可謂村美民富、風正氣和。

  這邊人們跳廣場舞跳得起勁,那邊東劉莊村委會會議室的鄉村夜校燈火通明,縣委書記郭新耀正給全村黨員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黨的十九大召開后,該村鄉村夜校每周都組織*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學習。“聽完宣講后,大家結合村子未來的發展暢所欲言,這種學習很接地氣、也很管用。”該村黨員程玉曉說。

  在東劉莊村,還有一個村民們非常愛去的場所——“逐夢阡陌”中國·東劉莊農村土地改革陳列館。在120平方米的空間內,陳列著歷史資料圖版、場景再現、沙盤、實物等,講述著中國土地制度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演進史。

  村民任新巧一有時間就會帶著孫子孫女到陳列館來,“要讓孩子們多了解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正是黨對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對農村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才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我們現在感覺生活非常充實,明年我準備和媳婦去外地旅游,到各地看看,享受一下好日子。聽說村里將要給我們蓋樓房,這可真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村民陳曉峰對未來充滿向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