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六盤山優質特色產品展銷中心去年年底在福建廈門市洪蓮中路開張了,在廈門市思明區掛職的兩位彭陽干部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隨著閩寧協作持續深入,兩地互派干部掛職交流成果豐碩。援寧干部帶來了新思想,廣泛聯系社會幫扶,赴福建學習的本地干部開眼界、換思路。去年在廈門掛職的彭陽干部楊天峰、王志和還打起了廈門農副產品市場的主意。他們十分珍惜交流學習的機會,工作之余,不忘思考如何把家鄉的特產帶到廈門市場。“我們的牛羊肉、胡麻油、蜂蜜、月子雞、果脯等都是上好的綠色產品,如果能打入廈門市場,對家鄉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會有很大幫助。”兩名掛職干部一有機會,就向廈門機關、企業推介特產,并得到了思明區相關領導的支持,一些機關、企業也表示很感興趣。
去年夏天,彭陽縣工商聯組織一些本地企業家和農村致富帶頭人赴廈門市參觀學習,縣人大代表、馮莊鄉養殖合作社負責人祁飛鵬和另一位致富能人虎位斌就在其中。經過考察,他們發現廈門市場潛力巨大,于是產生了籌辦展銷中心的想法。
“先把門面搭起來,再去打市場。”祁飛鵬把自己的小車開到廈門,又租了房,一門心思對接企業、嘗試銷售。4個月后,經掛職干部協調,在思明區東西部協作辦和蓮前街道辦的幫助下,展銷中心正式掛牌。“每年約60萬元的房租不是小數目,但我還是想闖一闖。”祁飛鵬說,通過店鋪零售效益有限,進駐超市、聯系餐飲企業和大公司進行配送,才能打開銷路。目前已進駐一家超市開辟專柜,幾家餐飲公司也有合作意向。
展銷中心開業當天,寧夏駐福建辦事處領導、思明區和彭陽縣互派的掛職干部、兩縣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場祝賀,進店了解特色農產品的當地群眾絡繹不絕。“找準市場,才能*發展產業。希望借助交流學習的機會,通過這個小切口,開拓一方大市場,為家鄉的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楊天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