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黃山市出臺《關于全面建立林長制的實施意見》,將從2018年開始,建立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制工作體系。
建立四級林長制,市級設立總林長、副總林長。總林長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到今年3月底,全面建立市級林長制工作體系,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運行高效的林業生態保護發展機制。各區縣、黃山風景區、黃山經濟開發區結合本地實際,比照市林長制組織體系成立相應組織。到2018年6月底,建成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制工作體系,實現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林長全覆蓋。
各級林長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組織開展森林資源保護督查,及時掌握森林資源消長變化,協調解決整治重點難點問題,落實森林保護責任。實現林長制管理常態化,組建專兼職護林隊伍,接受林業部門及鄉鎮政府管理。同時,分級建立林長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調度林長制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林長制工作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
黃山市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全市森林覆蓋率82.9%、有林地面積1111萬畝,活立木蓄積4490萬立方米,均居安徽省首位。在此基礎上,黃山市通過全面建立林長制,持之以恒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
黃山市將實行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不斷提高公益林管護能力和水平,強化濕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古樹名木保護,探索建立大黃山國家公園,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脆弱區的森林生態系統修復力度,形成布局合理、生態效益顯著的自然保護體系。
同時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不斷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成果,計劃到2021年,黃山市完成人工造林2.99萬畝、封山育林27.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3.13%。全面推進森林撫育經營管理,增加單位面積森林蓄積量,重點建設20個省級森林撫育示范片,使林木生長率提高20%以上,帶動全市森林質量整體提升。實施新安江流域防護林保護工程,到2021年,基本形成流域生態環境全面提升、生態經濟高效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新局面。充分發揮江南林交所交易平臺作用,積極推進大宗林產品交易和林業碳匯交易。
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加快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采集加工和森林生態旅游等特色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林農增收。
提升木竹產品精深加工水平,發展訂單生產、訂單種植,形成“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林農”發展模式,到2021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418.6億元,山區農民林業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0%。提升木竹產品精深加工水平,發展訂單生產、訂單種植,形成“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林農”發展模式,到2021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418.6億元,山區農民林業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0%。
此外,黃山市還將完善森林防火責任、信息、救災體系,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和野外火源管控,建立長效機制,確保不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確保森林火災受災率控制在0.4‰以內。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和應急除治體系建設,確保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2.7‰以下。出臺《黃山市松材線蟲病防治條例》,確保黃山松和全市生態安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和國有林場改革,穩步推進林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建立考核問責機制。黃山市將建立林長制考核指標體系,實行森林資源總量和增量相結合的績效評價制度。市、各區縣、黃山風景區、黃山經濟開發區總林長負責組織對下一級林長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工作突出、成效明顯的,予以表彰通報;對工作不力的,責成限期整改;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黃山市還將建立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信息發布平臺,通過主要媒體向社會公布林長名單,在森林和濕地分布區顯著位置豎立林長公示牌,標明林長職責、森林概況、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