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至27日,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張青一行4人,調研武漢市“三鄉”工程工作推進情況。他們先后實地察看了江夏區五里界街童周嶺村小朱灣市民下鄉開展情況、新洲區倉埠街項山村企業興鄉開展情況和黃陂區姚家集街杜堂村能人回鄉開展情況,并分別在小朱灣、項山村和市農委召開了3次座談會。省委財經辦(農辦)新農辦主任熊義柏、市農委副主任舒炎發、江夏區副區長肖水林、新洲區副區長陶加順陪同調研并參加座談;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國土規劃局、市城建委、市商務局、市文化局、市衛計委、市工商局、市旅游委、市供銷社等市新農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人參加了27日舉行的座談會。
小朱灣作為武漢市“三鄉”工程的發源地,積極引導市民下鄉創業,已有湖北攝影家協會、華師國學院許剛教授、退休職工張能安、大學生村官周昭憲、市民葉仙等9家團體組織和市民入駐小朱灣,興辦了攝影實訓基地、新民文化書院、老漁民農莊、“三分田”鄉村青旅、沐楚客舍等文化基地、農家樂、鄉村民宿、實訓基地和精品民宿等,一般租期5-10年,每戶租金不等,約1-7萬元,年租金25萬余元。通過市民下鄉租賃空閑農房,增加了農戶財產性收入,吸納當地10多余農戶務工就業,帶動村民年均增收8000余元。
項山村通過建設美麗鄉村,改變村灣環境面貌,為推進“三鄉”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成功引進華夏五千控股集團后,在市場化的運作下,10余家文化創意公司和湖北益幫興特色小鎮發展有限公司競相與項山村簽訂空閑農房租賃合同,現已簽訂合同的有47套,每年給農民帶來財產性收入29.1余萬元,目前*批已經入住6家公司,總投資150萬元,第二批計劃入住企業41家,投入820萬元。
杜堂村通過引進本村能人武漢萬中集團公司董事長葛天才回村投資建設美麗鄉村、打造木蘭花鄉旅游景區。并由木蘭花鄉旅游公司牽頭,帶領113戶村民成立杜堂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將村民空閑農房按1600元/平方米價格入股合作社,農戶按照入股10%保底方式進行分紅。目前已成功簽約空閑農房77套,引進市民下鄉并已開張營業的有12家民宿、8家農家樂、1家土特產電商、1所中國文藝家書畫院、1所非遺文化泥塑館和1所木蘭文化博物館。
舒炎發主持召開了27日下午舉行的座談會。他首先向張青一行介紹了武漢市“三鄉”工程的實施情況。目前全市“三鄉”工程共吸納社會資金160.1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14.21億元;農村空閑農房簽訂出租協議10078戶,年租金達到1.49億元;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總額達到22.12億元,全市271個貧困村農民增收2.82億元。參會市直各部門也結合各自職能和實施“三鄉”工程的實踐,圍繞調研內容進行了發言。
張青介紹了此次調研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了解“三鄉”工程實施的效果、經驗和典型案例,來梳理“三鄉”工程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找準未來政策調整方向;圍繞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找尋破解要素下鄉難點的政策建議。同時為2018年3月由中組部、中央農辦和國家行政學院共同舉辦的“省部級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專題研討班”,提供實現鄉村振興的教學案例。
她指出,通過兩天的實地調研和座談了解,使得調研組對武漢市正在實施的“三鄉”工程有了一個直觀、全面、深入的了解,對鄉村振興的武漢模式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她充分肯定了武漢市實施“三鄉”工程在帶動農民增收、帶動農民創業、助力扶貧攻堅、推進“三農”發展上的關鍵作用,認為武漢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住了新農村建設進程階段性的特征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期待,不僅盤活了農村的農房、田地、勞動力等要素,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同時也滿足了城鄉居民的休閑旅游、休閑養老的需求,完全符合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很好的樣本和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