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我國農藥化肥減量不是夢(圖)
我國農藥化肥減量不是夢(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4 9:06:00  來源:中國農藥網  閱讀數:411

化肥農藥減量

  我國是農業大國,然而近些年來,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農資,我國農藥化肥用量逐年增加,為了提升農藥的利用率,達到農藥減量控害的目的,我國農業部制定了五年內農藥化肥減量的計劃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

  施用農家肥是傳統農耕文明的精華。肥料是給植物提供養分的一類物質的總稱。在遠古刀耕火種的時代,勤勞的人民就學會將植物焚燒留下礦質養分為下一季節作物提供營養,到春秋時代已經逐漸形成比較成熟的造肥和施肥技術。北魏時期中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書中就已經全面的闡述了施肥種類、特性、積造方法、施用方法,強調“地薄者糞之,糞宜熟”的基肥施用方法,以及“糞種法”的種糞施用技術和綠肥肥田技術。

  古代的肥料品種不僅包括各種動物糞便、骨頭、蠶矢、蠶蛹,而且有“割蒿漚肥”的習慣,在江河流域也有以塘泥積肥的廣泛做法。

  化肥是國家工業現代化成果的體現。化肥發明于歐洲,是工業文明的重要標志。1800年英國率先從工業煉焦中回收硫酸銨作為肥料,1861年德國從海水中提取氯化鉀,1908年德國發明了現代化的合成氨工藝,化肥的施用讓歐洲人口成倍增長,一舉成為世界經濟中心?;手械牡手饕蟻碜杂诖髿?,其他化肥的原料主要是礦產。

  氮肥生產與傳統農業中的生物固氮機理相似,通過高溫高壓以及催化劑,將大氣中的惰性N2變成作物可以利用的活性NO3-和NH4+,但在一個10公頃土地上建立的合成氨廠每天可以生產3000噸N,能夠滿足6萬畝農田維持畝產800-1000斤的產量,這比傳統生物固氮的效率提高了3000倍。

  其他化肥的原料也取自于自然礦物,例如磷礦、鉀礦、鎂礦等,通過現代工業技術,例如熱分解、酸溶解等就可以大大提高生產能力?;首屴r田從休耕培肥-再生產的長周期轉變為不需要培肥連續生產的短周期,大幅提高了農田食物生產頻率和產量。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化肥生產能力僅6000噸,遠遠滿足不了需求。1949年新中國初建即把化肥列為戰略資源,舉全國之力增加生產,并不遺余力用極其寶貴的外匯進口。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以侯德榜等科學家為主要代表,研發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化肥技術—“碳化法”制取碳酸氫銨,建成了自主創新的現代化氮肥工業體系。

  磷肥從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硝酸磷肥—磷酸銨—復合肥整整摸索了半個世紀,鉀肥工業從1956年在青海察爾汗干鹽湖找礦開始,直到本世紀初研發成功“反浮選冷結晶”工藝后,才開始大規模生產。1990年中國超過前蘇聯成為全球*的氮肥生產國,2005年中國磷肥產量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化肥產業的發展歷程是新中國人民和政府引進與創新結合、集全國之力辦大事解決人民吃飽吃好、國民經濟穩固的成功范例。

  化肥減量增效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化肥開始大量施用,2010年農業化肥總用量為5500多萬噸,成為全球化肥用量*的國家,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倍、美國的3.4倍、非洲的27倍。雖然化肥本身并無害,但施用量超過作物需要就會造成資源環境問題。

  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業發展面臨生產成本“地板”抬升、資源環境“硬約束”加劇等新挑戰。近年來,國家相繼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和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力求在不同區域,根據不同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特性及其肥料效應,優化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及其有機肥施用,實現減肥增效、提質環保的目標。

  十九大召開以來,明確提出了針對農業的20字要求,為我國農業發展指明了道路,肥使用量零增長是實現農業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堅持質量*、效益優先、綠色導向,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提質增效、節本增效、保障有效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

  進一步推動調優結構減量、*施肥減量、有機肥替代減量、耕地質量提升減量,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轉變,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b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