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產糧大縣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積極與大中院校合作,探討和摸索出十條有效途徑,使梨樹縣農業生產經營由過去的粗放型向科技型、集約型、規模化、標準化邁進。
推進秸稈全覆蓋免耕。梨樹縣依托中科院、中國農大,創新研發了秸稈全覆蓋免耕栽培技術。秋收時只收玉米棒子,秸稈留地覆蓋在地表,春季通過寬窄行休耕方式進行播種,實現秸稈全部還田。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梨樹縣以穩定農業增產增收能力為目標,通過整合發改、農發、國土、水利等資金2.2億元,建設了一個集技術應用、機械裝備、設施配套于一體的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片。
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圍繞發展設施農業,梨樹縣積極響應省里發展棚室的部署,發明了土堆后墻保溫式溫室,開創了低成本建設、冬季溫室不必另外再加溫就能生產蔬菜的先河。現在全縣已建設規模以上棚膜園區85個、大棚溫室3.27萬棟。
推廣綠色優質高效技術。梨樹縣著眼于綠色化、優質化、品牌化,打造以梨樹玉米、梨樹瓜菜、梨樹白豬、九月青豆角為代表的農業品牌。現已認定“三品一標”農產品185個。
推廣應用智慧農業技術。梨樹縣依托中國農大的技術力量,籌建了智慧農業監測平臺,在核心示范區建設100處監測點、100處氣象觀測站,全時段、全方位監測農業生產墑情、苗情、蟲情、災情,打造現代農業指揮系統。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解決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帶來的小生產難以進入大市場問題,梨樹縣積極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全縣農民合作社發展到2500個,家庭農場發展到800個,輻射帶動合作經營面積150萬畝。
金融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梨樹縣抓住*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試點契機,完善“政府+銀行+擔保公司”機制,打造“云征信、物權交易、保險保障”三大平臺系統,提升金融普惠水平,達到金融得發展、農民得實惠、政府得民心的“一石三鳥”效果。
創新校地科技共建。為推進中科院、中國農大進駐梨樹,梨樹縣投資7000萬元,建設了1.6萬平方米集試驗、科研、培訓、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樓。在技術支撐上做到“頂天立地”,就是把全國*端的農業技術,通過這個渠道和平臺在梨樹實現落地,探索積累了校地共建的成功經驗。
高端論壇筑巢引鳳。為引起國內外農業專家學者對黑土地保護的高度關注,2015年梨樹縣*舉辦了“黑土地論壇”,現已連續舉辦了3屆。目前,“梨樹黑土地論壇”已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科研創新平臺、成果轉化平臺、人才培養平臺、服務“三農”發展平臺。
依靠典型示范帶動。梨樹縣培育典型、打造樣板,走出一條政府扶持典型、典型引領發展的路徑。立足這一思想,從2016年開始,全縣整合兩億多元的涉農資金,集中打造現代農業綜合體,在綜合體之內建設了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全程機械化示范區、萬畝棚膜示范區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