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鄉王溝村,幅員面積7.8平方公里,人口1035人,海拔800—1000米,是市級貧困村。這樣一個山區偏遠鄉村,一無工業,二無產業,三也缺勞動力,同時還缺資金、缺技術,怎樣在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拉得出”“不掉隊”“能勝仗”擺上了鄉黨委、政府的案頭上。
“堅持*發力,*扶貧,突破思想瓶頸,按照扶貧要求,對問題逐項梳理,因地施策。”漢王鄉黨委書記朱羽說,脫貧攻堅一要*發力、因地施策。二要解決思想問題,群眾思想問題不通,扶貧發展難行,干部思想封閉,致富路徑難通。
自此,鄉黨委拉開了鄉、村干部培訓序幕,利用碰頭會、干部會、村“三會一課”等,開展頭腦風暴,克服傳統、封閉思想,樹立大局、生態理念,錘煉干部隊伍、提升群眾意識。
王溝村就是因地施策的一個典型,該村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探索“三+”抱團發展模式,干群互助、黨群同心、支部帶富,目前,王溝“藥王谷”示范基地已初步呈現,帶動全村發展白芨、重樓、黃精、黃柏、梔子等藥材350余畝,年產值預計1000萬元。
黨建創新:“支部+協會+產業”
“以前王溝村以竹木為主導產業,但是由于山高路遠,竹木都難以搬運,除去人工搬運成本后,基本上就沒有純收入。”朱羽說,鄉黨委與村黨支部在認真研究王溝村環境、海拔、氣候、土壤等特點的基礎上,提出“黨建引領促發展、產業撐起富民路”工作思路,著力將王溝村打造為全縣**美的藥材種植基地。
有了黨員代表的解放思想和率先引領,當地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經過多方努力,王溝村成立了洪雅縣*個村級中藥材協會“洪雅縣王溝村中藥材種植協會”。并在協會成立了黨支部,根據黨員特長設立了宣傳發動、技術指導、市場銷售3個黨小組,確保支部真正建在產業鏈上。
目前,協會已吸納會員87人,初步形成了支部把握總體方向、協會負責具體實施、會員推動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
利益聯結:“公司+農戶+專家”
協會成立后積極與瓦屋山藥業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負責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藥材回收,既解決了農戶擔心的啟動資金、種植技術和市場銷售問題,又為公司提供了穩定的藥材供應。農戶按照公司技術要求規范種植,既增加了收入,還掌握了種植技術。
“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鄉黨委邀請四川農大等專家多次現場指導,專家現場指導,提升了王溝村藥材種植知名度,同時四川農大還把王溝村作為實驗教育基地,公司、農戶、專家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了三方共贏。
引領幫扶:“干部+黨員+貧困戶”
“村組干部每人拿出3000元作為協會發展資金,村黨支部發動黨員和村組干部帶頭試種。”村干部王永高說,在干部帶領下,返鄉青年黨員張治洪帶頭發展白芨2畝、產值約9萬元;黨員宋國權發展藥材2.5畝、增收7萬元,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黨員干部采取“1+1”“1+2”等方式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為貧困戶提供資金幫扶、技術指導等服務,29戶貧困戶以土地或產業發展補助資金入股等方式全部加入藥材協會,通過土地流轉費、基地務工、年終分紅等方式增加收入。
貧困戶楊福明發展藥材種植2.7畝、產值8萬元,貧困戶王貴華發展藥材5畝,預計產值達到10萬元,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目前,王溝村現有78戶農戶加入到中藥材專業協會,全村18戶貧困戶全部納入到中藥材專業協會;王溝村的中藥材種植品種有黃草、白芨、重樓、重樓、黃柏等,面積達350多畝,年純收入可達5000元/畝,人均收入大幅上漲。
產業拓展:“基地+產品+休閑”
“將‘藥王谷 ’打造為全縣**美的藥材種植基地、中醫藥文化展示基地、養生旅游基地。”朱羽說,鄉黨委研究制定產業拓展規劃,提出了以種植基地為核心,以養生產品開發、休閑觀光等為補充的拓展思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藥王谷”示范種植基地已流轉土地60畝,種植白芨、重樓40余畝,建成全市*的藥材種苗馴化基地,分片劃區、土地整理、路網完善等工作正在進行中。
“我們將積極對接川農大等專家教授,著力推進培訓指導、研發交流、市場拓展,力爭3年內發展藥材500畝以上,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朱羽說。下一步,將探索開發中藥養生茶、養生藥膳、草藥雞等養生產品,在王溝村主干公路沿線規劃種植木瓜、百合等花卉,春可看花、夏可避暑、秋可賞葉,著力發展徒步旅游、休閑觀光等產業,實現產業拓展、群眾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