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合肥:一個傳統農業合作社的“華麗轉身”
合肥:一個傳統農業合作社的“華麗轉身”
農業網   時間:2018/1/5 9:15:00  來源:安徽日報  閱讀數:366

  十年艱辛創業路

  由合肥市城區出發,沿合淮公路一路向北,經中國(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約五公里后折向東,再行駛不到兩公里,便到了位于長豐縣崗集鎮的合肥青峰嶺有機富硒果蔬專業合作社。全程三四十公里,道路通暢,交通便利。

  然而就在5年前,合作社的村民們卻并未感受到這種便利,他們為合作社農產品的產銷傷透了腦筋。

  2017年12月1日,記者來到這里,合作社理事長王正華正和他26歲的侄子,合作社副理事長王勝在蔬菜大棚里忙碌。談起社里發展歷程,叔侄倆一臉感慨。“2007年開始流轉土地,2009年合作社正式成立。一直到2013年,合作社的發展一直都是比較曲折艱難的。”王正華說。 “別看現在交通這么方便,放在五年前,遇上下雨天你們的車都開不進來。咱們自己種的草莓,都不敢運出去,門口的合淮路俗稱‘炮彈路’,新鮮的草莓沒幾下就顛成了‘草莓醬’。”小伙子王勝幽默地接過話茬。

  青峰嶺村*書記鄧劍向記者介紹,青峰嶺村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產業帶動,2014年農民人均收入8200元,為省級貧困村。當地水資源匱乏,村里塘壩淺,干旱缺水,大旱的時候甚至連牛都喝不上水。抱著帶領村民闖出一條致富路的想法,王正華和幾名村民一起,建起了合作社,開始種菜、養魚,然而經濟效益卻不甚明顯。 2010年,剛剛從學校畢業的王勝回到家鄉,加入合作社開始了創業之路。見到合作社依然在走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王勝決定作出一些突破和改變。想到長豐盛產草莓,于是2011年他建起了大棚種草莓,但很快便遇到了問題。 “交通不便不說,土壤也成問題。這兒處于丘陵地帶,土地平整難度大,且土壤黏性重,不保水,而正值幼苗期的草莓需要大量供水。 ”當年,王勝的草莓基本沒有賣出去,靠著內銷才沒虧損。 2012年起,王勝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帶領合作社村民通過深挖水塘、改善灌溉設施、增加土壤有機質等措施,讓村里的草莓種植有了起色,當年草莓種植達100余畝,實現總營銷額200萬元。

  近幾年,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由安徽省供銷合作社控股的一家農業公司開始對青峰嶺村進行項目幫扶,并依托合作社建立了綠色富硒蔬菜瓜果種植基地,并派駐專業的技術團隊幫助合作社開展綠色果蔬種植,助推合作社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發展產業富鄉鄰

  環顧合作社四周,到處都是規劃整齊的白色大棚,并有成片的水塘點綴其間,飛鳥鳴禽在其中嬉戲,別具一番田園風光。踏入暖融融的大棚,鮮嫩的黃瓜、翠綠的萵筍、圓溜溜的番茄,長勢正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據介紹,合作社核心區面積已達1000余畝,包括650畝露地蔬菜,200畝大棚蔬菜、草莓,50畝綠色葡萄等,2016年還建成了單次可貯存700噸新鮮果蔬的冷藏庫。合作社建立了農殘快速測試室,嚴控果蔬質量關,主要生產綠色無公害、富含硒元素的蔬菜瓜果。目前,合作社種植的果蔬品種一年多達70多種,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該社近年來先后榮獲“合肥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安徽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合肥市首批農業物聯網建設示范基地等多項榮譽。

  拔土豆、釣魚蝦、摘草莓……在進行果蔬種植的同時,合作社利用基地資源和交通優勢,發展起了鄉村旅游。在合作社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一間寬敞明亮的大棚內,放眼望去,幾十口大鍋灶臺在大棚內一溜排開。這些大鍋灶臺類似于傳統農家的廚房灶臺,灶膛可用于添柴生火,亮錚錚的大鐵鍋用來燒大鍋菜。不同的是,灶臺上增設了油煙機,灶臺后方是洗菜池,打開龍頭,干凈的自來水汩汩涌出。 “明天是周末,到時候這里可就‘人氣’爆棚了! ”王勝說。他告訴記者,前來游玩的游客不僅可以自己摘菜、釣魚,還能租一個灶臺,自己燒火做飯。這一做法大大吸引了游客的興趣,每到節假日,攜家帶口過來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

  “一個月兩千多塊錢,我和妻子兩個人都在這兒干,一共能拿將近五千塊錢呢! ”村民王政奎和記者聊到在合作社的收入時,連連點頭,表示十分滿意。他告訴記者,自己和妻子都是殘疾人,家中經濟一直十分困難。如今他們在合作社主要進行保潔、采摘、分揀、配菜等工作,工作不累不說,全家也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據介紹,目前青峰嶺有機富硒果蔬專業合作社的農戶有300多人,31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創新領路行致遠

  在蔬菜大棚內,當地農戶熱情地遞上來幾根黃瓜讓記者品嘗。記者細細打量,只見這種黃瓜通體墨綠,粗短飽滿,咬一口下去,只覺口感清甜,味道十分純正。王勝告訴記者,這種水果黃瓜賣得特別好,是合作社的 “*水果”之一。此外,圣女果、草莓、西瓜、西紅柿、芹菜、花菜等果蔬都是合作社的主打產品,受到市場廣泛歡迎,遠銷上海、南京等地。

  “我們正在做一個農產品可追溯系統,目前在進行系統調試。今后凡是購買我們這里的農產品,消費者均可以通過掃描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清晰地查詢到該農產品的生產、管理等信息。就拿打藥來說,打了什么藥,什么時候打藥,負責人是誰,用了多少量,安全間隔有多長,這些詳細信息都可以清楚地獲知。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副研究員嚴從生說。 “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在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為現代農業注入科技力量。 ”

  “目前,以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已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這也為我們下一步農業發展提供了思路。 ”王正華告訴記者,農業生產要想發展好,必須形成一個閉環。也就是說,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農產品的產量不可無限制擴增,它有一定的上限,如無上限則會嚴重影響產品品質。今后農場將為一部分固定群體共享,訂單式農業是發展方向。 “比方說,我的農場產品的產量只能為2000人服務,那么我們就通過發展會員、繳納資金,定期進行產品供應的形式,為這部分固定群體服務。 ”

  王正華所構想的“共享農業”已經開始了初步探索。記者在他的提示下,點擊關注合作社的微信公眾號,進入商城,便可進行購物、結算,并可選擇在附近門店提貨。據介紹,平臺自2017年10月開通以來,已經在六七個小區進行試點,目前關注平臺人數已有6000多人,每天訂單約400個。“現在已經進入農業3.0時代,吃菜不僅要解決溫飽問題、安全問題,更要解決食用健康的問題。 ”王勝說。據介紹,今后合作社不但要發展綠色蔬菜,還要探索“功能性”蔬菜種植,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人,研制和推出不同類型的蔬菜品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