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代都市農業來說,*重要的任務就是保供給。從浙江省杭州市農業局獲悉,2017年該市“菜籃子”基地新增42個,基地總數邁過了500大關。值得關注的是,相比以往,“菜籃子”基地綠色生態、個性化、多元化的特征更為突出。市民喜稱:“老百姓的菜籃子越拎越輕松。”
在杭州城區大型商超,或是一些大型居民點的生鮮店,麟海蔬果的人氣越來越旺。據了解,這些蔬果產自本土,為了保證新鮮直運,位于近郊的良渚麟海蔬果專業合作社還專門成立了物流車隊。理事長何林海告訴記者,所有產品自帶追溯碼,手機一刷,各種生產信息全明了。現在,“綠色安全”成了合作社*為珍惜的招牌。
“菜籃子”工程建設是杭州市農業局的重點工作,通過幾年來的持續投入,目前市級基地已達到502個,面積超過14萬畝。
在余杭區仁和街道三白潭村的建光黑魚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傳統的池塘如今被分為養殖區和凈化區,前者圈養吃食性魚類,后者套養濾食性魚類、蝦、貝類,或者種植挺水植物。而在富含溶氧的水流中,魚兒逆流擺尾,好似跑步,故取名“跑步魚”。縱觀整個系統,循環和生態是*亮點。
過去,杭州漁業空間壓縮、市場低迷,產業一度萎縮,通過應用這種新模式,現在終于走出困境。2017年,杭州總共新建了137條流水槽,未來三年內還將建成242條。此外這幾年,科技元素在杭州漁業無處不在,在稻魚共養、配合飼料替代冰鮮餌料投喂等14項技術的引領下,轉型升級成效十分顯著。
同樣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還有杭州的畜牧業。現在,存欄50頭以上的豬場已全部納入在線監管,走進任何一家基地,污水橫流早已無處可尋,甚至連臭氣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