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縱深推進,農村水域的“點污染”正在得到有效治理。但因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卻始終是一個令人傷腦筋的問題。2017年以來,在浙江杭州臨安普及推廣的“水肥一體化”耕作,為農業面源污染的減量、防控,做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2017年,臨安百潤蔬菜專業合作社耕作的龍崗鎮林坑村茄子基地喜獲豐收,種植的100畝茄子產量達50萬公斤,產值300萬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基地嘗試開展水肥一體化耕作的50畝茄子,畝產同比增收460公斤,畝產純效益同比增加2167元。同時比傳統大水漫灌減少生產用水60%,節肥22%,取得了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的“多豐收”。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將可溶性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的需肥量,配兌成肥液與灌溉水一起實施。
傳統的人工施肥,全憑手感,難免“厚此薄彼”。“而且固體肥料損耗率高,只有百分之二三十被作物吸收。水肥一體化耕作,肥料吸收率可達百分之七八十。” 臨安區農林推廣中心應學兵介紹,“因為不*的人工施肥,導致用肥過度,引起土壤板結酸化,影響作物生長不說,過量的化肥還會隨雨水流入溪河湖海,產生農業面源污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位于板橋鎮的錦興農業,2017年也有400畝茄果、瓜蔬嘗試開展水肥一體化耕作?;刎撠熑丝潞团d介紹,以前人工施肥,一個人**多施5畝,現在只要把肥料與水配好,打開滴灌閥門就行了,400畝蔬菜幾分鐘就完成了施肥??潞团d說,使用新技術后,化肥使用量和用水量雙雙減少了60%,再加上省下的人力成本,算下來,每畝的耕作成本減少了300元左右。
臨安“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資源極為豐富,具有獨特的垂直分布性農業氣候和多樣性局部小氣候,具備種植山地蔬菜的*優勢。同時臨安位于“長三角三小時經濟圈”內,交通便捷,能在*短時間內把新鮮蔬菜運抵大中城市,是杭州夏淡蔬菜的主供基地。在臨安的山地蔬菜序列中,茄子是拳頭產品。設施農業的普及,大大延長了茄子的生產周期,可從4月一直耕作到10月。應學兵介紹,茄子每10-15天就要施*肥,實施水肥一體化耕作,效益更加明顯。
據了解,目前,臨安全區共有蔬菜生產面積近16萬畝,今年以來,已經有5萬畝蔬菜基地推廣肥水一體化,實現增效近億元。應學兵說,肥水一體化耕作,除了節水節肥增效,對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助力“五水共治”也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他表示,未來三五年,肥水一體化耕作模式將在臨安所有的設施農業基地全面開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