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以產業扶貧助推*脫貧,通過大力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實現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全市脫貧攻堅成效明顯。2016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9.96萬人,實現105個貧困村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底的8.6%下降到了2016年的4.7%。
特色當先示范引領,貧困戶“背靠大樹好乘涼”
“扶貧是玉林的頭號工程,越到攻堅時刻,脫貧難度越大。2017年我們著重發展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我們的思路首先是結合地方特色發展特色產業。”玉林市副市長鄧長球說,玉林是傳統農業大市,有“荔枝之鄉”“桂圓之鄉”“三黃雞之鄉”“沙田柚原產地”和“中國南方藥都”美譽,依托當地實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成為必然選擇。
憑著果大形美、味甜如蜜、極耐貯藏等特點,容縣沙田柚在各大柚類中獨樹一幟。走進自良鎮沙田柚產業(核心)示范區,登上觀景臺眺望,只見座座山頭柚林覆蓋,隱約可見林中曲折蜿蜒的觀景小道。這個占地3000畝的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年產沙田柚1.6萬噸,產值達1.8億元。“2014年以前,自良鎮的沙田柚一斤頂多賣兩塊五,2016年示范區獲得廣西現代農業示范區稱號后,柚子價格就漲到了五六元一斤。”容縣副縣長劉城亮說。
據劉城亮介紹,在示范區標準化、專業化、規?;?、集約化種植帶動下,全鎮沙田柚的種植規模和品質都得到顯著提升。目前,自良鎮沙田柚種植面積達5萬畝,年產柚果約4萬噸,總產值近3.2億元,70%的農戶參與沙田柚產業發展,柚農畝均收入在兩萬元左右,沙田柚真正發展成為了當地脫貧致富、振興鄉村的支柱產業。
玉林牢牢抓住“特色”兩個字,拓寬產業扶貧思路、強化產業開發指導,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示范區等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扶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產業,帶動更多群眾實現增產增收、脫貧致富,形成了特色產業興、貧困群眾富的多方共贏發展局面。
一“鏈”聯百戶,多渠道多方式增加收入
選對了產業,只是走出了*步,要實現穩定脫貧、鞏固脫貧成果,還要讓貧困戶參與到全產業鏈中。為此,玉林加快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步伐,積極鼓勵和引導貧困戶參與全產業鏈開發,創造條件讓貧困農民在更多環節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多渠道多方式增加收入。
“一片橘紅一片金”,在陸川縣馬坡鎮新山村,213戶貧困戶與君豐投資有限公司合作,組建綠豐農業專業合作社,承建橘紅產業園區,發展橘紅育苗、種植與精深加工。合作社將分散在園區周邊村組的貧困戶聚集到橘紅產業鏈上,貧困戶可從中獲得土地流轉租金、合作社務工收入、固定股本分紅、小額信貸入股分紅等多種收入。園區長期提供150-230人的就業崗位,吸納貧困戶剩余勞動力100多人到加工園務工,月平均工資1500-2400元。2017年,新山村識別的500多戶貧困戶已全部納入了園區中,在特色小鎮的進一步建設過程中,園區提供的就業崗位將達400個,助推橘紅產業園區周邊貧困戶加速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毗鄰陸川的北流市則抓住發展“互聯網+”的機遇,充分利用“中國百香果之鄉”的品牌優勢,動員市內百香果電商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據統計,2016年北流百香果的網上銷量占據了全國70%的份額,位居全國*。市場份額上去了,北流的百香果價格每年一變,從以前的0.8元/斤一路漲至4元/斤,大大提高了貧困種植戶的收入。據預測,如果貧困戶當年種植1畝百香果,當年至少就可以增收3000元以上。
“品相好的鮮果通過電商銷售出去,品相稍微差點的我們可以打成果漿,加工成飲品或罐頭,這樣就為農民提供了兜底保障。”廣西宏邦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義說。
壯大村集體經濟,誓讓“空殼”變“實心”
2015年,全市70.3%的“空殼村”比例曾一度讓玉林人震驚、痛心。“空殼村”嚴重制約了村級組織整體功能發揮,影響產業長足發展,是玉林脫貧攻堅必須補齊的一塊短板。只有發展集體經濟,才能有充足資金發展壯大產業項目,更好地吸收帶領貧困戶參與產業經營、就業增收。
痛定思痛,2017年,玉林圍繞脫貧目標,逐村“會診”,找準集體經濟的項目源和增長點,探索“村民合作社+”的模式,“大手筆”注入10萬-50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各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截至2017年11月底,玉林累計整合各級財政資金1.8億元用于支持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往后的每年,玉林還將對全市每個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逐年增加1萬元扶持資金,力爭到2020年每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南村是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為實現脫貧目標,南村村“兩委”班子與廣西豐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系,成立森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展粉蕉種植,南村整合149萬元扶貧產業資金入股合作社,貧困戶則可以選擇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資金入股等方式加盟。2017年,南村發展粉蕉種植850多畝,當年即獲得了豐收。而在這次分紅現場,南村142戶貧困戶530人共領取分紅資金21.4萬元。同時,南村村集體也獲得了5.4萬元集體經濟收入。
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正是得益于興業縣從人、財、物等方面給予薄弱村、空殼村的全方位幫扶支持。“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市442個貧困村中集體經濟收入達到兩萬元以上的村有237個,占53.62%;無集體經濟收入的‘空殼村’95個,比例下降到21.49%。”玉林市農業委員會主任陳運橋告訴記者,2017年預計脫貧摘帽的貧困村,都已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實現了“村民合作社全覆蓋,產業發展不漏一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