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以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圖)
以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10 9:57:00  來源:光明日報  閱讀數:396

森林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上,國家林業局宣布啟動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將分兩步走建成美麗宜居鄉村。到2025年,使鄉村人居環境接近或達到城市水平;到2035年,鄉村人居環境達到或優于城市水平,基本建成生態和諧、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生活富裕、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

  以綠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明確部署。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綠色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如何更好地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脫貧攻堅,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現代林業,成為林業現代化的一個重點所在。

  筑牢生態綠色根基

  “金秋更映楓葉紅,嚴冬依然傲霜雪”,隆冬時節,行走在浙江安吉的鄉村,蒼翠欲滴,竹海綿延。不論是山地丘陵、還是河谷平原,放眼望去,處處生機勃勃,綠意盎然。

  “能收獲這幅圖景,源自我們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保持戰略定力,持續護美綠水青山。”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介紹,安吉七山一水兩分田,我們深知只有有了青山才會有綠水,做好森林資源的保護文章成為護美綠水青山的重中之重。

  在鄉村振興中,鄉村既要生產物質產品,也要生產天藍水綠山清的生態產品。根據中國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全國行政村有63.5萬個,其中,平原區有24.2萬個,丘陵區19.7萬個,山區有19.6萬個。這些村子地理條件和資源稟賦不盡相同,實現生態發展需要因地制宜。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介紹,國家林業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以行政村為單位,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原則向前推進。

  目前,國家林業局已啟動編制《全國鄉村綠化規劃(2018-2025年)》《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實施方案》,將從五方面發力,提高鄉村生態宜居水平,夯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態基礎。其中,加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加快鄉村綠化美化建設、提升林業發展質量成為首要的三大途徑。

  張建龍介紹,為加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國家林業局將統籌考慮鄉村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嚴格保護鄉村地形地貌、水體山體,嚴格保護庫塘、溝渠等具有歷史價值,仍能發揮作用的生產生活設施。為加快鄉村綠化美化建設,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筑牢“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生態基礎,建成四季有景、處處是景的美麗鄉村,鄉村綠化覆蓋率力爭到2020年達到30%,到2035年達到38%,到本世紀中葉達到43%。此外,還將通過提高林木良種使用率、加強森林撫育經營、低產低效林改造等方式,提升鄉村森林質量,提高人居環境質量。

  發展綠色富民產業

  *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已突破7萬億元,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綠水青山”正在源源不斷變為“金山銀山”。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林業現代化,重在興林富民,關鍵在產業發展。

  對此,國家林業局將深入推進林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突出區域優勢與特色,加快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加大無公害、綠色、有機林產品的供給,讓“葉子、果子變票子”,助力林業*扶貧。

  “2018年要建設一批特色經濟林、花卉苗木基地,通過改培大徑級用材林、珍貴樹種、經濟林及竹藤花卉等,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民生活水平。還將確定一批森林小鎮、森林人家和生態文化村,加快發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推動產業興旺,增加農民收入,助力*扶貧。”張建龍說。

  改革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林業改革中,國家林業局將做好集體林業改革試驗示范,積極推行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完善集體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促進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此外,國家林業局還將在鄉村振興中大力弘揚鄉村生態文化,傳承發展森林文化,營造環境優美、生態良好、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鄉村景觀,努力保持鄉村原始風貌,真正留住鄉情、記住鄉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lf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