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土地“新種法”激發重慶大足農業新動能
土地“新種法”激發重慶大足農業新動能
農業網   時間:2018/1/11 8:49:00  來源:重慶日報  閱讀數:372

  “稻谷畝均產500公斤,年產小龍蝦200多公斤。”1月3日,在大足區鐵山鎮建角村學清小龍蝦養殖合作社,養殖基地負責人丁義祿給記者算起了收入賬:一公斤小龍蝦均價50元,稻米按每公斤2元計算,每畝收入合計*少1萬元。

  通過“稻蝦共生”養殖,實現“一田雙業、一水兩用、一季多收”,學清合作社的500畝土地一年保守收入就有500萬元。在鐵山鎮,像這樣養殖小龍蝦的大戶有十多位,規模近2000畝。而此前,這里的農民還在為種啥而頭疼。這樣的變化源于他們換了“新種法”,激發了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建角村有3200多人,只有2500余畝水田。曾經,小而散的土地不成規模,溝渠、道路又不配套,這樣的條件靠土地能賺到錢?“種稻,怎么折騰也不行。”村民肖建軍說。2015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落戶鐵山鎮,通過集中投入,實現了水庫串山塘,山塘連灌渠,建角村的“巴掌田”成方連片,成了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

  基礎設施的瓶頸突破了,村里的地成了“香餑餑”。

  肖建軍種起了油菜和蓮藕,“大機械進田,澆地省錢方便,一年下來,稻油輪作一畝多掙700元,蓮藕畝收入近萬元。”相鄰龍水鎮的鄭學周、鄭學清兄弟倆也到此流轉了500畝水田,發展“稻蝦共生”生態種養,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游,同樣畝收入上萬元。

  “農業項目促進基礎改善,再理順種養產業結構,就賺到了以前不可能賺到的錢。”大足區農委市場信息科負責人吳成英介紹,目前,建角村土地流轉面積達70%以上。2017年,該區整合資金2億多元,圍繞鐵山鎮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8萬余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1.3萬畝,極大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目前,當地正以鐵山鎮為核心努力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不同于建角村,三驅鎮大橋村的土地“新種法”在于生產關系的調整。大水井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通過吸引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在2017年初發展合作社成員137戶,增加蔬菜種植用地260畝。

  大水井合作社負責人王云成介紹,該社以“國有公司+農村能人+周邊農戶”的模式,吸引農民以承包地入股,目前形成區供銷社和農村能人以資金入股、周邊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架構,三者分別占股36%、51%和13%。按約定,合作社對入股農戶實施保底價分配紅利,即每年每股分紅不低于500元。目前,該合作社已履行2017年的分紅20多萬元。

  大橋村55歲的邱德建以7畝土地入股合作社,平時又在蔬菜種植基地務工,這次他領到了7000元的分紅,加上每天100元的務工收入,一年收入近4萬元,“在合作社干,自己給自己打工,積極性就上去了。”目前,合作社正在考慮籌建一處農家樂,用來接待參觀者。

  而國梁鎮邊橋村則利用村級集體經濟改革試點的機會,將項目資金100萬元作為集體資產,以入股形式引入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用這些錢購買了拖拉機、收割機和烘干機等設備,流轉村里800多畝土地種水稻,并開展水稻全程社會化服務。邊橋村集體每年可獲得8萬元固定分紅,而村民不僅能獲得流轉租金,農忙季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掙錢。

  為讓改革真正惠及農民和集體,大足區還規定:凡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含)以上的農業項目,所涉及農戶和村集體必須持股50%。耕作條件提升,收入分配方式創新,農民利益又有制度保障,徹底激活了當地農業各環節的資源要素。目前,該區已累計實現流轉土地44萬畝,流轉率41%,全區農業組織化程度達70%。2017年,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土地“新種法”,讓大足鄉村煥發出新的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