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厲害了!這些農科項目斬獲“國家獎”(圖)
厲害了!這些農科項目斬獲“國家獎”(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11 8:57: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82

農科項目

  在近日舉行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共有271個項目和9名科學家獲得“國家獎”,其中有20多個農科項目。“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中國農科院作為我國農業科研的“國家隊”,有7項成果獲獎。我們摘選了幾項獲獎成果,以饗讀者。

  “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

  破解水稻高產優質的密碼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完成的項目“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面對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的雙重挑戰,李家洋團隊綜合運用遺傳學、基因組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作物育種學等方法對水稻產量與品質相關的重要農藝性狀的調控機理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并將取得的基礎研究成果應用于水稻高產優質的分子育種,育成了一系列優異水稻新品種。近年來,團隊在水稻株型建成的分子機理及調控網絡解析、重要農藝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高產優質品種的分子選育、栽培稻的起源與馴化、水稻資源發掘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代表了我國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

  從事水稻研究20多年,李家洋見證了中國水稻研究的蛻變,從水稻基因克隆技術體系的建立到分離鑒定出控制水稻分蘗的基因與控制莖稈強度的“脆稈”基因,再到中國參與“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承擔了第4號染色體的測序工作,并繪制完成了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我國的水稻研究在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經領先世界,“在重要的農藝性狀研究方面,在主要的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方面,無論是規模上,深入程度上,或者發表論文的檔次上,中國科學家都已走在前列。重要基因及其機理研究,不論是在產量、品質方面,還是在抗病蟲、抗環境脅迫方面,現在基本上*主要的工作都是以中國科學家為主。”李家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

  向超級稻第五期攻關目標邁進

  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獎。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的雜交水稻專家,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2000年他就已經獲得了國家*科學進步獎,近幾年來,他領銜的團隊幾次刷新我國水稻的單產記錄,2017年云南個舊市“超優千號”百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1073.15公斤,連續3年突破了16噸/公頃(每畝1067公斤)的第五期超級雜交稻攻關目標;2017年,“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即用三畝地產出四畝地的產量)在項目實施的第十一個年頭,終于實現了袁隆平2006年提出的“在湖南推廣‘種三產四’面積1500萬畝、相當于2000萬畝所產糧食”的宏偉目標;目前“三一”工程(即用三分地養活一個人)試點畝產達到1200公斤。可以說團隊的科研攻關為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目前他的團隊正探索從鹽堿地和灘涂上“擠”出面積來種植“海水稻”。

  “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控制技術”

  緊盯產業需求科技創新助推產業升級

  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吳黎明研究員牽頭完成的“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及質量控制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養蜂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養蜂大國,蜂產品生產與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長期存在生產效率低、傳統加工技術落后、質量檢測技術缺乏等科技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蜂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產品提檔升級。

  針對上述問題,團隊展開聯合攻關,發明了蜂群多王群組建和春季健康繁殖技術,創建了蜂膠低溫濕法超微粉碎技術、物理法抗結晶蜂蜜生產技術等產品高值化安全生產技術,發明了系列蜂產品品質識別和質量控制技術,實現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和質量控制。首先增強了蜜蜂本身的體質和抗病能力,減少藥物使用率,提高生產能力和產品安全性;其次,創建了蜂膠和蜂蜜高值化安全加工技術,在提升蜂產品附加值的同時,保證了其安全性;再次,發明了10種蜂產品品質評價技術,為實現優質蜂產品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技術支撐。

  該成果突破了多項技術瓶頸,包括多王群飼養、早春蜂群繁殖、蜂產品真偽和品質評價技術等,變革了蜂群飼養和蜂產品生產、加工模式,促進了養蜂生產技術水準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整體提高,提高了蜂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優質蜂產品安全生產加工與質量控制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顯著成效,為推動蜂產業健康發展,促進蜂產品安全高效生產、增值加工,保障蜂產品質量安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科技支撐。

  “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廠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

  植物工廠顛覆傳統農作方式

  中國農科院環發所楊其長研究員團隊的“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廠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楊其長團隊率先提出植物光配方概念,創制出基于光配方的LED節能光源及其控制技術裝備,顯著提高光效。探明了PAR單色光、UV和FR對植物產量與品質形成的機制,提出了植物工廠主要作物光配方優化參數;創制出紅藍芯片組合與熒光粉激發兩大類LED光源;研發出移動與聚焦LED光源及其調控技術裝備,實現節能50.9%。研發出光效、能效與營養品質提升的多因子協同調控技術,集成創制出3個系列智能LED植物工廠成套產品,實現規模化應用。

  在接受我們采訪時,楊其長研究員說,“植物工廠是典型的現代農業高科技成果,是一種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的環境控制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由計算機對植物生育過程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這是我國設施農業在*化、智能化上的發展方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