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鄉種菜成時尚
“這茬西紅柿又快成熟了,肯定能賣個好價錢。”1月8日,在高唐縣趙寨子鎮張廟蔬菜種植基地,種植戶趙玉建看著自家棚里掛滿枝頭的西紅柿,高興地說。
早已走出“農家門”,一直在外地打工的趙玉建,從未想到自己還能再次與土地打交道。去年年初,全市高效集約蔬菜溫室建設啟動后,趙寨子鎮依托這一惠民工程,加速農業轉調步伐,在張廟村集中建設了一處高標準特色蔬菜種植基地,并專門配備了專業的技術指導人員?;亟ǔ珊?,不少種植戶開始由“種糧”向“種菜”轉型,種植效益翻倍增長。遠在外地打工的趙玉建,聽到家鄉的增收喜訊后,毅然辭掉工作,回到張廟蔬菜種植基地,利用打工積蓄自建了兩座高標準蔬菜大棚,種植市場需求較大的西紅柿和黃瓜,種植效益遠超預期。“未來國家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后與土地打交道,將會越來越有奔頭。”趙玉建在土地里掘金的底氣越來越足,他準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提高蔬菜品質,并借助互聯網電商平臺,將自己種植的農家菜銷往全國各地。
前不久,趙寨子鎮利用國家專項扶貧資金,先后修建了10座扶貧蔬菜大棚,不少貧困戶主動提出承包申請,靠種植特色蔬菜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2科技種植提品質
“自從用上自動化水肥一體機,俺種植的果蔬長勢喜人,口感有了很大改善。前不久,一名北京客商*性采購了10噸西紅柿。”身為四季青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的侯樹青,是趙寨子鎮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能手。在他承包的8座果蔬大棚里,除種植了西紅柿、黃瓜、茄子等蔬菜品種外,還培育了無花果、百香果等*水果,不僅降低了市場風險,而且提高了土地種植效益。同時,每座大棚均引入物聯網智能管理系統,全部實現自動化澆水施肥。
侯樹青借助科技手段不僅種植的果蔬品種多,而且授粉方式也非常獨特。“我們引進了世界*先進的荷蘭熊峰授粉技術,比人工點花授粉植株坐果率更高,可增產20%,且不易出現畸形果,果實更圓正飽滿,口感更自然純正。”從2014年開始,侯樹青就開始利用荷蘭科伯特熊蜂,對西紅柿進行授粉,節省了大量人工和時間,避免了激素造成的污染,有效降低了種植成本,同時也提高了果蔬品質。侯樹青表示,今年,他會進一步擴大大棚西紅柿的種植規模,繼續聘請熊蜂來授粉,早日帶領大家實現增產增收的愿望。
去年以來,趙寨子鎮通過引導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引進*優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不斷優化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有效帶動了農業生產提質增量。
3綠色品牌受歡迎
前不久,趙寨子鎮北街村綠色佳園蔬菜種植基地200多畝麻山藥喜獲豐收,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采購客商絡繹不絕,成為田野間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種植的山藥之所以受歡迎,主要是因為擁有綠色標簽。”綠色家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憲貴樂滋滋地介紹。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消費理念的轉變,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就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5年前,發現綠色商機的張憲貴便籌措資金,開始進行麻山藥種植,并注冊了“星嶼”商標,全力打造綠色品牌。為提高麻山藥的品質和產量,張憲貴先后奔赴聊城大學、山東省農干院學習綠色種植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張憲貴種植的綠色麻山藥順利通過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認證,不但身價倍增,而且不少大城市連鎖超市主動伸出橄欖枝,要求建立長期采購合作關系。
種植綠色麻山藥的成功,進一步堅定了張憲貴綠色生產的信心。從去年開始,他將綠色安全生產理念引入到韭菜、大蔥、馬鈴薯等作物的種植中,成功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消費者不僅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農產品相關信息,而且還能在線實時查看農產品生產全過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