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溫接近零下,窗外的雨時停時下,無錫宜興任墅村副書記俞小軍在村委辦公室坐立不安,“四條嶺的污水施工現場不知怎樣了,路面還沒來得及修復,會不會影響老百姓出行?”他決定去實地看看。
車子沿著山路駛進村莊,“看,路中央用石子鋪的路面就是施工留下的痕跡,近80厘米寬。”俞小軍介紹,“污水管網進村入戶工程量大、施工情況復雜,有些地方挖得還比較深。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宜興真是‘下狠心’了。”
污水處理是城市水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但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領域卻一直是“短板”。目前,宜興農村地區有20多萬戶住戶,每天產生生活污水的總量約4萬噸,污水亂排放現象多。為加強水環境整治,進一步改善太湖水質,去年,宜興創新農村污水治理模式,與國內大企業簽訂PPP協議,投資25億元,對3000多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進行全面治理。任墅村位于宜興南部,距離城區較遠。去年9月,該村任墅新村、四條嶺、內唐貢三個自然村先行先試,開啟了污水治理攻堅戰。
今年62歲的高武怡在四條嶺住了大半輩子,這些年自來水、天然氣等逐步“送”到了村莊,村民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沒想到自家產生的污水也要大做文章。“我這間屋子經歷過幾次翻新,農村土灶臺已改造成了廚房,獨立衛生間替代了露天旱廁。”高武怡一邊說,一邊把記者帶到屋外的施工地。只見廚房、衛生間延伸出兩條寬近50厘米的溝渠,*終匯總成一條至不遠處的窨井蓋。待工程完工后,農戶家中產生的生活污水將通過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以前沒有納管,生活污水去了哪里?“自然滲透。”俞小軍回答。幾十年前,農村有倒馬桶的習慣,生活污水到了田間、河中,后來大部分農戶用上了抽水馬桶,就在自家屋邊挖個化糞池連接到衛生間,池里的污水會自然滲透至泥土中消耗掉。說到這,一旁的高武怡說,“以前我們農村人壓根不會覺得這樣的原生態處置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現在電視、網上聽到的、看到的多了,才知道會影響地下水質。所以,這項工程即便是要挖路、把自家地面的瓷磚敲掉,我們也照樣支持。”
四條嶺對面的任墅新村,工程已接近尾聲。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村民王建國正打算把自家門口挖掉的菜地重新整理,后門口的場地上多了兩個凸起的成品井,一個直通廚房,另一個連接洗手間。不遠處的馬路邊還堆著數根管道,待這些主管道入地后,任墅新村200多戶居民的污水管網將正式打通。“以前生活污水會流進附近的河中,現在一點也跑不掉了,洗衣水、廚房水等全部入管。”王建國指著遠處說。王建國提到的河是村內的任墅河,該河全長6公里,直通丁蜀鎮白宕河,而白宕河直通太湖。此次污水納管就控住了源頭。
目前,除了任墅村外,宜興還有800多個村莊啟動了該項工程,而在污水收集模式和處理技術上并不是千篇一律。據宜興公用事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村莊地理位置、人口規模、聚集程度、地形布局等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制定方案。除了納管以外,有的采用凈化槽處理的模式,每幾戶乃至十幾戶人家設置一座小型的污水凈化裝置,有的偏遠村莊還采用“四個式化糞池+人工濕地”的模式,每兩三戶農戶的屋后建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濕地內種植水葫蘆、美人蕉、夾竹桃等植物。力爭通過兩年努力,實現3000多個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全覆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