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又*冷空氣正由北向南襲來,今年,2億多農民工收獲了一個提升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待遇的“紅包”。滾滾寒流中,這個“紅包”讓人暖心。
這個紅包分成兩大部分:一是擴大針對農民工的工傷保險覆蓋面。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委下發的《關于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的通知》,將把在各類工程建設項目中流動就業的農民工全部納入傷保保障范圍。雖查不到在基建領域就業的農民工總量數字,但在現有2億多農民工中,應該占比很高。
當被人為排斥在參加傷保大門之外時,農民工一旦發生工傷、工亡事故,其醫療費用和賠償費用,通常只能與企業個對個協商解決,就算企業(雇主)有良心,標準也普遍很低。至于城鎮職工工傷后所享有的康復費用、傷殘補償等費用,則通常無處著落。所以,當參加傷保的制度大門向廣大農民工打開后,工傷、工亡、因工致殘的各農民工,其綜合傷保待遇將得到明顯改善。
農民工失業后也將能按月領取失業金。即將正式頒行的新版《失業保險條例》有一個*亮點是,*統一了農民工和城鎮職工的參保辦法。新版《條例》取消了舊版《條例》農民工個人不繳納失業保險金,失業后只能*性領取生活補助金的歧視性舊規,*把所有農民工納入為失保參保對象人,農民工參保繳費和失保待遇與現有城鎮職工執行同一標準。
2016年,全國城鎮職工平均按月領取的失保金為1051元,2017年的平均標準肯定更高。農民工納入失保保障對象后,除了能解決他們的基本吃飯問題,還將破解部分農民工“因傷返貧”之困境。此外,按照新版《條例》,農民工失業后不僅可按月領取失業保險金,還將由失保基金繳納其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費,并根據自身情況享受免費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待遇。應該說,經多項對比,新版《條例》的確比舊版《條例》有了值得肯定的制度改進和人情進步。
國內目前正逐年完善的基礎性社保制度統稱為“五險一金”,傷保與失保是其中的“兩金”。眼下,國內社保制度正向全國統一、填平城鄉待遇差別的“2020目標”邁進,這次擴大農民工工傷參保范圍,將全體農民工納入失保參保對象人,是實現“2020目標”的必然要求。然而,隨著傷保與失保覆蓋面的擴大,每年所支付的傷保和失保基金亦將水漲船高,好在現有的傷保和失保基金池規模,足以為傷保和失保對象的增長提供支付保障——摘引2016年全國社保基金運營年報,國內傷保基金累計結余1391億元,失保基金累計結余5333億元。何況,隨著參加傷保和失保人員的增加,每年新入庫的傷保和失保基金也將以更大增幅攀升。
除此之外,為做大傷保和失保基金池,政府還有兩大現成抓手可用。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國內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達8.88億人,而傷保參保人數只有2.19億人,失保人數則只有1.81億人。倘若在未來數年勞動保障執法覆蓋面和執法剛性都能有一個明顯提升,把現有傷保和失保兩大基金池擴大一倍甚至更多,很可能仍然是保守之預測。
現行的傷保基金和失保基金的統籌程度,仍停留在縣市兩級水平。由于縣與縣、市與市之間經濟發展程度不一和經濟結構差異,導致勞動力流向不一,兩大保障基金的入庫數量差距巨大,以至于同一省內的兩個毗鄰縣,城鎮職工傷保和失保待遇都差別很大。這種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統籌程度過低所帶來的失公現象,也應當盡快得到改變。
為在社會保障領域全面實現“2020目標”,具體到完善現有傷保和失保制度環節,除了著力擴大參保對象之外,還有另一項障礙必須果斷破除——在2020年前將傷保與失保基金由縣市統籌提升至省級統籌,為*終實現全國統籌打下改革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