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重慶大足區促進農業增效 幫助農民增收
重慶大足區促進農業增效 幫助農民增收
農業網   時間:2018/1/19 9:07:00  來源:大足農業農村信息網  閱讀數:396

  已經過去一年的大足農業工作,在重慶市大足區委、區政府統一堅強有力的領導下,經過全區農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的奮力拼搏,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繪出了*新*美的藍圖,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整個農業工作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農業生產的條件在不斷改善,農業產業化水平在不斷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在不斷提高,更好地促進了農業增效,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結構調優,特色農業提質增效

  2017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68.69億元,農業增加值47.74億元、增長6.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4元、增長11.0%。目前已爭取到部、市級農業項目資金27244萬元,其中中央21323萬元、市級5921萬元。

  一是“米袋子”“菜籃子”量足價穩。規模化種植優質糧油達35萬畝。其中投資430萬元,建成糧油核心示范片10個、優質稻綠色高產高效核心示范區2.25萬畝,示范片畝均增收200元。發展種糧大戶50戶,其中1000畝以上的4戶。依托郵橋米業、建佳飼料加工等農業企業,商品率超60%。全年定植蔬菜27.97萬畝、產量41.51萬噸。蔬菜博覽園、1500畝農業觀光旅游園區基本形成。新增設施農業5000畝,累計2.2萬畝。

  二是“果盤子”“魚池子”質優價高。定植伏淡季水果16萬畝,產量5.47萬噸,大棚枇杷等年畝產值是3萬元以上。推廣稻蝦同田、池塘魚菜共生等生態養殖模式3.9萬畝,打造1000畝標準化稻蝦綜合利用和稻蝦輪作示范基地,畝均增收2776元,成功承辦全市生態漁業健康養殖技術現場會。

  三是“茶園子”“花園子”植旺景美。種植白芷、石斛等中藥材及茶葉等2.2萬畝,花卉香草1.1萬畝,四季香海芳香產業精油、面膜進入美容院市場,加工廠已完成場地平整,臨時用房已搭建完成,開始建設加工廠主體工程。特色產業產值達到20億元。

  延伸鏈條,“三產”融合快速發展

  一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新增區級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6個、家庭農場58家,分別達205家、815個、626家,其中專業聯合社9個,全區組織化程度達70.63%。新引進農業項目4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3個,協議資金達6個億,已到位1.5億元,主要建設果蔬種植、加工、鄉村旅游等項目。初步形成“園區+企業+基地+農戶+家庭農場”的發展模式,助推參與農戶人均年增收1.2萬元。郵橋米業搭建起“專業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與10萬余農戶簽訂22萬畝訂單合同,高出市場價收購11萬噸,為訂單農戶創收1100萬元以上。全區累計流轉農村土地43.95萬畝,流轉率40.56%,集中經營率39.96%,涉及農戶4.38萬戶,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對我區農村土地流轉進行了采訪報道。

  二是鄉村旅游發展勢頭旺盛。原鄉·大足荷花村、棠香人家、老家·觀音巖等農旅結合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村(大足十八村寨)取得階段性成效,打造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5個、示范片1個,區級示范片10個,全市精品旅游線路5條,印制《大足區鄉村旅游五折宣傳冊》,老家觀音巖成為市級美麗鄉村社區化服務示范點,“原鄉·大足荷花村”列入全市20個鄉村振興典型范例。成功舉辦枇杷節、葡萄節、山花爛漫節等節會,吸引上百萬游客,大足“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區)”的名片更加響亮。鳳鳴山家庭農場,產品進入城區各大超市,帶動周邊32戶發展漁業規模養殖,其126畝魚菜共生魚池,較同等面積魚池增收15萬余元。同時,年接待游客5萬余人,僅休閑漁業年收入就達120余萬元。

  三是品牌建設卓有成效。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8個,累計79個,重慶*農產品4個。“游龍葡萄”獲得重慶*農產品后其單價達到每斤30—80元,是市場價的5-15倍,效果明顯。*農業龍頭企業郵橋米業旗下品牌“郵橋香米”列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推薦海天石魂冬菜釀造技藝申報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爭取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切塊資金等項目資金3858萬元,幫助205家企業擔保貸款9479萬元,支持林果、中藥材、蔬菜等企業、基地提檔升級、做大做強,芳香加工中心、祥源中藥飲片廠等啟動建設并取得實質性進展,郵橋米業、玉龍山食品、石魂冬尖等農產品加工企業擴產達效。“大足四寶”在淘寶直播,2個小時*產品3000余件、12.6萬元;富葛葛根、冬菜等入駐淘寶、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全區農產品電商銷售額近800余萬元。

  改善基礎,優化農業農村環境

  一是整田整土。新建成高標準農田、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田間工程等4.72萬余畝,累計33.29萬畝,占水稻種植的74%。新增“宜機化”田土整理整治5000畝,累計2.6萬畝。新建機耕道路55.19公里、便民道路121公里。

  二是綠田美村。完成存量沼氣315戶、養殖大戶沼氣43處,推廣配方施肥120萬畝,生物發酵腐熟秸稈還田4萬畝,帶動全區秸稈還田81萬畝,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項目6.14萬畝、統防統治23萬畝、綠色防控18萬畝,農作物病蟲測報準確率91.2%,化肥、農藥用量分別減少10%、3.8%。

  三是科技推廣。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等培訓2萬人次,新建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個,新培育科技示范主體2630戶,農機專業合作社5家、累計43家,補助258.63萬元新推廣農機具1734臺,農機總動力63萬千瓦,農機化率達54.4%。

  四是安全促穩。建成信訪接待室,完成各類信訪56件,無京訪事件發生。加強農業執法力度,組織各類安全檢查、專項督查、安全宣傳等600余場次,開展變型拖拉機等6個農業安全專項整治,創建“平安農機”示范鄉鎮1個、示范村居2個,農業生產實現零事故、零死亡。

  民生福祉,強力推進扶貧攻堅

  全年動態減少農村貧困人口482戶1489人,有效鞏固7658戶25358人脫貧戶,9個重點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新增識別貧困人口3119戶、7289人,貧困發生率1.0%。

  一是強化資金保障。投入資金1.2億元,其中市級扶貧資金715萬元、區級配套3536萬元、部門整合8035萬元;明確財政結轉資金、扶持村級集體發展試點等,優先用于貧困村;凡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所涉及農戶和村集體持股50%。

  二是*幫扶措施。給予每戶新增識別貧困戶2000元、已脫貧戶成果鞏固500元的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實施黑山羊、油菜、退耕還林等產業扶貧;探索“企業+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入股分紅、打工就業。實施888戶d級危房改造,完成扶貧公里18條51.3公里,解決9個脫貧村安全飲水問題。推薦就業284人。教育資助實現從學前教育到大學全覆蓋。低保兜底3032人。貧困人員購買*脫貧*、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率*,全面啟動“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服務等,納入醫療救助范圍3345人。

  三是加強暗訪督查。全區開展“回頭看”自查1次、督查暗訪4次。順利接受市級暗訪巡察4次,區委暗訪巡察1次,群眾滿意度高。

  轉變方式,農村改革持續深化

  一是探索建立黨員干部涉權事項報告制度。建成涉農系統黨員干部及親屬關系數據庫、涉農項目庫,完成對比,管住管好“小微”權力,初見成效,得到市紀委的肯定,正在全區推廣。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增添發展動力。在新增千億斤糧食田間工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項目中試點,所涉及農戶和村集體持股50%,試點資金3036萬元。投資2000萬元,有序推進17個村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龍崗街道龍崗村依托石雕、冬菜產業優勢,以“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形式,農戶以土地入股陳度香冬菜專業合作社,其中陳度香冬菜專業合作社占70%、龍崗村集體占20%、農戶10%,發展冬菜種植,實現農民、集體、企業三贏。新增棠香街道、龍崗街道、雍溪鎮等10個鎮街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

  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基本完成,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促進水稻種植、每畝節本增效300元。“三權分置”、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農村信息化等改革有序推進,農村發展活力不斷激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