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是關鍵,為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鄭州鞏義市積極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不斷提高培育質量,推動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作為全國的試點縣,一個以工業聞名的全國百強縣,鞏義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有什么創新之處?隆冬時節,記者趕赴鞏義進行實地采訪,一探究竟。
因需辦學確定培訓方向
“俺村3個人一塊兒參加的培育班,拿到證書后,我打算進一步擴大投資,在邙嶺上建設田園綜合體。”元月9日,談到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班的經歷,鞏義市康店鎮趙溝村青年農場主趙超杰說。
自2015年鞏義市被列入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市)后,鞏義每年有600余農戶參加培訓,目前全市已有709名種養大戶、青年農場主、農村合作組織負責人獲得了農業部統一頒發的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是怎樣確定的?鞏義按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培訓類型,分別制定了培育對象的遴選條件和標準,依托熟悉情況的鎮村干部、產業帶頭人等組織報名,分類建立培育對象數據信息庫,嚴格按照標準遴選學員,確保讓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經營、迫切需要提升素質和生產技能、愿意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群眾優先接受培育。
“培訓前,我們對鞏義北部邙嶺林果基地、‘西芝回魯’優質糧基地、黃河灘區高效經濟作物基地、南部山區小雜果基地等產業集中度高、規模大、從業人數多的地區進行了摸底排查,確定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辦班方向,并優先選擇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開展培訓。”鞏義市農委主任趙現才說。
深入田間重在提升實效
2017年12月19日上午,小關鎮南嶺新村,村旁山坡核桃林里,圍滿了當地的農民。來自鄭州林科院教授魏玉君正在為大家講授核桃的肥水管理與核桃的修剪技術。老師現場講解,農民朋友聽得津津有味。種植戶王會良由衷地說:“這才是應時應節、頂用管用的好培訓。”
培育形式由注重“桌頭”向“田頭”轉變,鞏義將培訓與農時季節、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更加注重在田間地頭開展實踐實訓和后續指導服務,提升培訓效果。
1月8日午后,康店鎮水峪村嶺上,54歲的鄭亞龍正在石榴園里剪枝。說起去年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班,這位面色黝黑的莊稼漢停下手里的活計,打開了話匣子:“別看我是初中畢業,但專家老師講的種植技術、市場理念,咱聽得懂、記得住、能用上,真正學到了技術、開闊了眼界。”
在田間辦學中,鞏義市積極鼓勵引導農民自己發現問題,拿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見和相互討論解決問題的意見,由老師評判并給出*終解決問題的答案,使農民真正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掌握一技之長。
堅持田間辦學模式,產業選擇在田間,遴選學員在田間,培訓學習在田間,跟蹤服務在田間。2014年以來,鞏義先后確定了農廣校等3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建立10個農廣校農民田間學校,5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年均培訓能力達到2萬人次。
在集中培訓之后,鞏義還啟動培訓跟蹤服務模式。堅持培訓結業服務不結業,對學員需求旺盛的培訓班進行跟蹤服務,定期了解培訓學員的學習需求、存在疑問,反饋給老師進行備課授課,及時解決疑難問題,為學員搞好服務、當好“保姆”。
“以前培訓老師講的都是常規技術,現在講課,好多內容都涉及農產品銷售、管理和品牌化,讓我們眼前一亮、思路大開。”康店鎮禮泉村果農孫長恩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這些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培訓,解決的都是他比較感興趣的問題。
教民稼墻,樹藝五谷。為方便老師與學員溝通交流,鞏義還建立了300余人“鞏義農業人”QQ群與微信群,實現學員與學員、學員與老師之間的即時互動。在課程安排中,及時加入惠農政策、農業保險、電商發展等相關培訓內容,為新型職業農民享受優惠政策、解決銷售問題、降低生產風險提供支持。
“點對點長期跟蹤培育,把新型職業農民‘扶上馬’‘送一程’,這樣的培訓方式值得推廣。”國家調研組專家對鞏義市農委在產業集中區田間辦學、開展全時段、全季節跟蹤服務模式給予高度評價。
政策扶持助力做大做強
為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做強做大,鞏義在金融信貸、土地流轉、農業補貼、農業保險、教育培訓、技術指導等方面出臺了一套區別普惠制的扶持政策,優先扶持新型職業農民。
市財政提供1000萬元作為脫貧發展基金和脫貧信貸風險補償基金,由鞏義市郵儲銀行、農商銀行、浦發村鎮銀行放大5倍,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貧困戶提供5000萬元的貸款額度,貸款主體每安排一個貧困人員就業,可享受政府提供的貸款10萬元額度的年度貼息,有效緩解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資金瓶頸制約。
制定種植業保險全額補貼政策,2017年全市小麥承保30.9萬畝,鑒定小麥受損面積4.9萬余畝,理賠金額609萬余元。發展特色農業和油料作物種植,其中油料作物保險財政全額補貼保費,特色農險和油料作物承保面積近8萬畝。2017年9月下旬,鞏義遭遇罕見連陰雨天氣,花生大面積在田間霉變發芽,鞏義市積極組織保險公司查勘定損,切實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切身利益。
從過去的“鋤頭把式”變成“持證上崗”,新型職業農民的出現究竟帶來哪些變化?在鞏義黃河南岸綿延的邙嶺上,記者找到了答案。
“培訓促使我探索蘋果綠色增產模式,2017年已增收純利潤10多萬元。”鞏義康店鎮莊頭村學朋家庭農場主孫學朋告訴記者。康店鎮邙嶺種植果園的果農們,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后,果樹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品牌創立和產品銷售理念進一步提升,目前邙嶺已成為周邊地區小有名氣的水果生產基地,邙嶺紅香酥梨、蘋果、杏和軟籽石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如今,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在鞏義崛起,全市規模種植發展迅速,促進農業產業化較快發展。目前,鞏義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3.5萬畝,50畝以上的糧食規模種植經營主體達到186家。同時,形成桑家溝葡萄、小相野菊花、南嶺新村核桃、韻溝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種植村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