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文化糧,收獲幸福果。連日來,記者走進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就固原市公共文化走進移民新村項目的實施進行采訪,感受文化莊稼的豐收場景。
讓民間原生的剪紙、刺繡、泥塑、皮影、書畫、秦腔、花兒等在移民新村傳承,增強移民群眾對新環境的認同感、歸屬感。公共文化走進移民新村項目的實施,使各類文化活動百花齊放,呈現出大發展大繁榮的喜人局面。楊郎村文化舞臺人人贊
原州區頭營鎮楊郎村文化廣場上新建的鄉村大舞臺,幕布、音響、燈光、座椅一應俱全,群眾表演著自編的文藝節目,好不熱鬧。“我們這些從高臺、馬渠大山里搬遷來的自樂班,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快40年了,能走上這樣的百姓大舞臺,真過癮!”村民胡剛說,*近他們創排了《頌歌獻給黨》《中國夢》等節目,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表達對黨的擁護和熱愛,反映基層群眾幸福新生活。
楊郎村有50多戶是從高臺、馬渠搬遷的移民,另有130多戶是自發移民。胡剛、王顏青是自樂班的“好把式”。馬店村魏永花文化大院、楊莊村齊莊文化大院、楊郎村謝廣祿文化大院、馬渠村文化大院,都小有名氣,在宣傳政策、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楊郎村是中國工農紅軍24軍軍長赫光的故鄉。村里修建了“赫光紀念館”,陳列著紅軍長征時期的歷史資料,讓長征精神在村里代代相傳。
育苑新村村史館獨具特色
西吉縣新營鄉育苑新村金山文化產業園的村史館里有家譜、宗祠、民俗藏品、農耕博物保存。戲劇人生、戲曲服飾、皮影戲箱、電影、燈光歷史,村上能人譜、歷史典故,有的上墻,有的編輯成書。古樸與現代結合的餐飲娛樂,小秋雜糧加工工藝,土家醋,石磨磨面……這個村史館,保護了村里的文化遺產,記錄著村莊的歷史,教育村民和后人不忘初心、勤勞致富。
金山文化園文化能人李金山,滿腦子的創意,不遺余力尋根問祖,傳承文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全村人。
西吉縣龍王壩以文化旅游服務為發展模式,打造中國*美休閑鄉村,被中央電視臺2016鄉村春晚、2017鄉村大世界欄目作為美麗鄉村典型向全國展示。以龍王壩發展為生活原型,創排的現代眉戶劇《丁香花開》,代表寧夏參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主辦的“2017年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受到廣大觀眾好評。隆德文化莊稼遍地紅
來到隆德縣沙塘鎮清泉村。移風易俗,婚喪嫁娶節儉操辦蔚然成風。農家彩禮,家長說了不算,村支部說了算。
清泉村新移民220戶960多人,從清泉山上搬遷到村部附近平緩地段,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距離縣城近,與三、四組120戶500多人相聚一處。村里新建了文化中心,農閑時間排節目、唱秦腔,利用文化活動把村民吸引來,村上各項工作早動員,早安排。
作為全國書法之鄉的隆德縣,文化產業成為農民增收、銷號脫貧的新途徑。溫堡鄉陽坡村楊氏泥彩塑,是*非遺基地,依托非遺傳承,家庭人均年收入30多萬元。鳳嶺鄉于河村魏氏磚雕,隆德縣城張國勤、王生貴剪紙及其文化大院,沙塘鎮許溝村梁桂英文化大院,都是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陣地。城關鎮龍泉社區文化大院,70多歲的慕玉娥,人老志不退,自排自創的社火雜耍在龍王壩中央電視臺鄉村春晚節目錄制和固原市移風易俗戲曲展演中,取得優異成績。聯財鎮聯合村李自強文化大院,每周五的文化演出活動,吸引了隆德、西吉和甘肅靜寧三縣群眾觀看并登臺演出。山河鄉王莊村的馬社火展室,城關鎮紅崖村老巷子,記載著千年隆德城、百年老巷子的文化歷史。陳靳鄉新和村的馬社火基地,養馬30多匹,成為鄉村旅游一景,為游客提供文化服務。依托公共文化基地,當地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冶家村文化旅游做產業
涇源縣涇河源鎮冶家村是文化旅游度假基地。村里家家戶戶辦起了農家樂。村里有新建的文化廣場和簡易舞臺、村級綜合文化中心,涇源縣每年在這里組織旅游文化演出160多場次,頗受群眾喜愛的花兒、踏腳、秦腔以及篝火晚會,加之籃球、乒乓球比賽等,構成了冶家村人美好生活的新圖景。
冶三成巧媳婦文化大院里,琴棋書畫、旅游住宿、餐廳齊全,*性接待200多人。逢旅游旺季,游客爆滿。冶三成巧媳婦文化大院1號展廳里,陳列著當地農耕、剪紙、刺繡等手工生產保留物品,呈現出民風淳樸、文化興盛、民族團結、環境優美的盛景。全村200多戶人家,戶均年收入5萬元至50萬元,依托文化旅游,家家過上了幸福日子。精神文化生活成為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冶三成、冶銀龍、趙萬升、南銀權都是村里文化旅游創業帶頭人。文化能人有了用武之地。村上賭博為零,違法犯罪率為零。
高莊村文化生活似蜜甜
彭陽縣古城鎮高莊村,環境優美,這是祖輩保護生態的成果。每到春夏,漫山遍野杏花爛漫,鄉村田園猶如彩色畫卷,這是村民的幸福家園。在村部,劉振權老支書講述道,高莊村也是新移民戶與老戶結合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起步早,祖輩愛唱秦腔。公共文化進移民新村項目實施后,新添置了文藝、體育活動器材,村民創排了移風易俗文藝節目。在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場,有簡易舞臺,后景裝置著LED畫面。每天早晨6點至10點,四五十人組成的廣場健身隊伍隨著音樂跳健身操,成為新風尚,春夏秋冬,堅持不懈。不少老年人來到廣場湊熱鬧,談論家常,交流感情,不再孤獨。
逢年過節,50多人的秦腔班子傾情演出,臺上臺下,歡歌笑語。劉振權額頭上已布滿皺紋,說話間眼神里露出喜悅的光芒,吐出的煙圈兒在空中彌漫,慈祥安寧的神態,是黃土高原上農民幸福生活的新時代畫像……
公共文化走進移民新村項目是2016年開始實施的國家文化部的試點示范項目。在市、縣摸底調研的基礎上,篩選24個移民新村布局實施。項目投資150萬元為移民新村購置公共文化活動器材。按照“七個一”標準進行配備,即硬化文化活動廣場一個、建鄉村大舞臺一個、建文化活動室一個、建圖書電子閱覽室一個、配套文化活動器材一套,配套體育健身器材、廣播影視器材。項目實施以來,拉動了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解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助推了全市2017年的389個項目村提升、806個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
依托建成的公共文化場地,舉辦了移民新村文藝骨干和文化產業培訓。開展送戲進村,移民新村農家書屋普查登記活動,配置農業實用技術、農村致富經驗、政治法律等各類書籍8萬多冊。邀請民間培訓機構西吉縣藍天民族刺繡培訓中心等,在移民項目村進行串珠、刺繡、編織、花兒、秦腔、泥塑、書畫等項目培訓,延伸到進校園。為每村培養一定數量文化產業能手,通過一人帶一家的方式,帶動村民致富。
項目實施還將繼續,種植文化,遍地開花。健全典型,示范引領,以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的新時代邁進,以人民為中心,堅定固原文化自信,推動固原文化繁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