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照顧生病媽媽的理塘縣甲洼鎮下依村2017年脫貧戶澤仁正呷,打算過年前給上學的兩個孩子買件新衣服,多置辦點年貨,用她的話說:“在外村建的蔬菜設施大棚不但讓我家分了紅,園區打工也掙了一些錢,我們不‘靠山’也能吃上‘致富飯’。”
澤仁正呷居住的下依村原先是貧困村,她家以前是比較典型的貧困戶,上有生病的媽媽需要照顧,下有兩個上學的孩子需要撫養,關鍵是兩口子沒有一技之長。每年上山挖蟲草還看運氣,丈夫進縣城務工只能臨時找找又臟又累的活且工錢又低,所以兩口子只好呆在家中干干農活勉強糊口。
理塘縣是四川省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貧困面廣、程度深。依托貧困村自身貧瘠的耕地和落后的生產技術來發展產業,不但規模小、效率低,而且見效慢,脫貧攻堅任重道遠。“縣委政府在深入分析貧困村現狀,特別是部分偏遠貧困村資源匱乏、土地貧瘠、技術滯后、交通不便等現實問題后,大膽探索‘跳出小圈子、建立產業園,跨村培育優勢產業、集中發展特色產品’的產業扶貧‘飛地’園區模式”,中共理塘縣委書記格勒多吉如是說。
2017年3月9日,地處海拔3700多米的濯桑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在理塘縣甲洼鎮俄曲村開工。園區以濯桑片區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充足的陽光、肥沃的土地和干凈的水等資源為依托,結合現代生態設施農業,集農業生產、科技開發、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園區。主要由甲洼田園綜合體、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業雙創中心、圣地農莊原種示范基地組成,規劃占地面積2萬畝。
下依村民看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園區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經營、特色化生產、商品化處理,網絡化銷售上的競爭優勢后,通過“一事一議”議事程序,使用產業扶持資金,集中在甲洼田園綜合體引入的瑪吉阿米花園農莊認購10個“飛地”設施蔬菜大棚。村支部書記赤乃說:“認購的設施大棚產權歸村集體所有,與公司簽訂了租賃合同和用工協議,貧困村民可輪流到基地務工,保障了貧困村民有長期穩定的收益,同時還可免費學習科學種植技術。每年可收取認購大棚總金額10%的租金,還可獲得租賃企業承包設施大棚年銷售額1%的貧困扶持基金分紅。”
像下依村一樣,甲洼鎮東珠村、喇嘛埡鄉仁達村、濯桑鄉古君村、中木拉鄉卡下村等5鄉7個貧困村,使用產業扶持資金612萬元,集中在甲洼瑪吉阿米花園農莊和濯桑現代農業雙創中心認購了17個“飛地”設施蔬菜大棚12671平方米。緊緊依托理塘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龍頭企業在生產技術、加工處理和品牌銷售中的優勢,引入貧困村產業扶持資金跨村集中抱團發展。
2017年底,澤仁正呷家5口人在“飛地”設施蔬菜大棚租賃收入分紅1440元,加上她在園區打工的1萬多元,領取的各項惠民資金,順利實現脫貧。讓她還高興的是,在家門口不遠打工,還可照顧家庭。現在園區龍頭企業瑪吉阿米已建成40座3萬平方米冬暖式蔬菜,露地蔬菜生產基地1050畝,種植了大棚西瓜、番茄、彩椒和茄子等蔬菜產品供應當地及成都等市場,年產值達到300多萬元,帶動下依村227人直接受益,20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2017年底,下依村實現整村脫貧。
據了解,2017年,11個貧困村423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村民在園區人均穩定獲得受益1000元以上,同時還解決100余人就業。“貧困村民將財政扶持資金投入現代生態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經營,不直接參與生產、加工、銷售,而獲得收益分配,降低了老百姓投資風險,還有穩定收益,產業脫貧邁出了新路子。”理塘縣人民政府縣長鄭顯峰說。
2018年1月下旬,雖然理塘已進入嚴冬,但蔬菜大棚里產的番茄、西瓜、草莓供不應求,10多名當地農牧民正在加緊育小麥苗。“今年,根據貧困村意愿,將繼續建好’飛地’蔬菜大棚,力爭讓園區大棚規模達到100個,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設施農業轉變的歷史性跨越,引領帶動當地貧困群眾通過不斷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實現脫貧。”格勒多吉信心滿滿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