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邊江舟:發展有機蔬菜產業帶領鄉親致富
邊江舟:發展有機蔬菜產業帶領鄉親致富
農業網   時間:2018/1/24 9:38:00  來源:經濟網  閱讀數:456

  進入洮河邊上的王家嘴村,穿過田陌間的一條水泥路,就來到*農民專業示范合作社——臨洮縣綠洲有機蔬菜專業合作社。洮河水滋養著這一片土地,也為從這片土地上走出的邊江舟返回故里二次創業種植有機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邊江舟,這個昔日王家嘴村走出的普通農民,從建筑工地的打工者到房地產開發商再到有機蔬菜的種植者,多年的創業經歷讓他飽嘗諸多艱辛,不斷書寫人生華章。如今,作為定西市人大代表、臨洮縣綠洲有機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他重新回歸田園,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菜農”,他正在通過發展有機蔬菜產業帶動父老鄉親一起走上致富路。

  令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所種植的有機蔬菜,在去年的杭州G20峰會上,經由上海的一家公司登上了國內外政要的餐桌。邊江舟說,“此事不僅讓合作社為甘肅爭了光,也更加堅定了我做有機蔬菜的信心。”

  從打工仔到房地產開發商

  上世紀八十年代,剛剛高中畢業的邊江舟懷揣夢想,成為縣城建筑工地上的一名打工者,從挖地基、和泥、搬磚、砌墻開始,每天10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勞動,讓他感到身心疲憊。他咬牙堅持,很快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識,從技術員到項目經理一路走來。

  1985年,邊江舟開始了他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作為一個勇敢者,他進入與臨洮毗連的省城蘭州發展,五年后,他組建屬于自己的施工隊,開始承攬工程。一開始接的活都是別人不愿干的難活和小活,憑借著認真和一絲不茍,憑著誠實和工程質量,一段時間后,邊江舟的施工隊逐漸得到業界人士的認可。

  他開始承接一些大工程。后來,邊江舟和他的施工隊承建了蘭州市南北兩山的綠化工程和水利工程,由于對蘭州城市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當年他被蘭州市破例評委先進個人。

  2007年邊江舟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先后開發徐家山公園家屬樓、青藏花園13號樓、臨洮瑞江花園、渭源金園小區等地產項目,他完成了從一個農民工到房地產開發商的身份轉換。

  多年來,搞房地產開發的邊江舟也一直關注著食品安全問題。為什么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卻反而吃不上綠色安全的食品和蔬菜呢?從洮河邊上的農村走出來的邊江舟骨子里對農業飽含“情懷”。

  同樣,他也看到許多青壯年外出打工,難以顧及家庭,導致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現象普遍。由此,他開始考慮在家鄉再創業,利用洮河邊的大片耕地種植有機蔬菜,讓鄉親們在家門口打工,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致富。

  帶領鄉親一起致富

  2011年4月,在家人和親友的不理解下,邊江舟投資1260萬元成立臨洮縣綠洲有機蔬菜專業合作社,投資1000多萬元成立臨洮縣綠洲苗木公司。

  他高薪聘請蔬菜和林木專家坐鎮,無償培訓臨洮邊家灣村和王家咀村及周邊農戶600多人,引導他們種植蔬菜1000多畝。兩家生態農業公司吸引了周邊農戶150多人就業,人均月工資都在1800元以上。如今,村民們在家門口打工,步行10幾分鐘就能到社里。

  一年后,邊江舟通過電商平臺引入有機蔬菜種植。三年后,在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聯席會議上,他的蔬菜合作社被審定為**農民合作示范社。四年后,他所種植的西葫蘆、茄子、辣椒、西紅柿又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公司評定為綠色食品。

  在專注于自身發展的同時,邊江舟也盡其所能的帶動附近村莊村民一起發展。近年來,他出資600多萬元*性收購邊家灣園區,種植有機蔬菜、*苗木、花卉,吸納當地群眾110多人,其中貧困戶53戶,人均月收入達2000元以上。

  2015年,他從村民手中以土地流轉形式轉包土地116畝,建成鋼架結構大棚60座,村民在保證每畝1000多元地租收益的前提下,被優先安排到基地務工,日工資達80元。在他的帶動下,其他群眾也建成鋼架結構大棚23座。其后,他又轉包閑置碾麥場15畝,建成氣調庫、交易大棚、辦公用房。

  如今,綠洲有機蔬菜專業合作社已經在洮河岸邊的王家咀村和邊家灣村建有兩個陽光溫室小區和塑料大棚種植區域,占地800多畝,日光溫室167座,占地300多畝;塑料大棚1000多個,占地500畝;另外還有蔬菜儲藏冷庫3座,配送中心一處,蔬菜交易市場一處,蔬菜直銷店12處,蘭州有7家代理商。年產新鮮蔬菜3200噸,蔬菜通過市場和阿里巴巴網店銷往蘭州、四川、北京、上海等省市。

  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帶動周邊農戶600多戶發展有機蔬菜、苗木種植產業,大量種植有機蔬菜及各種苗木、花卉,使農戶年增收4萬多元。在邊江舟的帶動下,王家嘴村、邊家灣村逐步形成了以蔬菜種植和苗木種植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使兩村群眾踏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tjc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