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草莓銷售的旺季即將到來。1月22日,振安區湯山城鎮榆樹林村村民劉慶禹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前年建了一畝地的草莓暖棚,現在已經步入正軌,估計春節前后能賣不少。”
劉慶禹之前依靠種植甜瓜和養蠶為生,到了冬季就會閑下來。前年,他考察后發現草莓受歡迎、銷售前景好,尤其是在冬季的湯山城鎮也能生長,于是投資16萬元建了草莓暖棚。劉慶禹告訴記者,村里有些人到了冬天就外出打工,他尋思自己冬天老是閑著也不是個事兒,不如蓋個暖棚種草莓。春天放蠶、夏天種西瓜、冬天賣草莓,一年四季都有活兒干、都有收入。“在家門口就掙著錢,我還是愿意留在村里。”劉慶禹說。
對于種草莓,劉慶禹在每個環節上都小心翼翼,比如冬天堅持在太陽出來后再進棚干活,因為只有太陽出來了,棚內溫度才會上來,不然掀開草簾子,會把草莓凍著。每隔10天左右施1次肥,肥量根據草莓的生長程度而定。
記者看到,劉慶禹在暖棚里放了一個筆記本,記錄草莓的長勢和澆水、施肥情況。劉慶禹說,種植草莓需要技術,存在一定風險,所以馬虎不得。雖然比較操心,可利潤也比較可觀。
下一步,劉慶禹打算繼續拓展市場。在他看來,丹東草莓名聲在外,很受消費者認可,不用擔心銷售問題。想要擴大市場占有率,一是要把好質量關,二是找到好的銷售平臺。
目前,劉慶禹的草莓主要賣給市民、水果店,而一些種植面積大、產量多的草莓種植戶,和收購商合作,或者通過網絡平臺銷售草莓。將來,他也想往這條路子上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