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包頭:微生態制劑助力農民致富(圖)
包頭:微生態制劑助力農民致富(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24 10:28:00  來源:包頭日報  閱讀數:463

肥料助農增收

  在內蒙古包頭東河區沙爾沁鎮莎木佳村千畝辣椒種植示范基地,西側處理區的辣椒植株較東側對照區的長勢粗壯、顏色深綠,據農技人員介紹,處理區的辣椒已封壟,馬上進入成熟期,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強烈的對比,主要得益于微生態制劑在科學種田中的使用。

  所謂微生態制劑,就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主要作用就是調節植物的生理狀況,土壤酸堿度、生態環境等。為進一步推進化肥減量提效、積極探索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從2013年開始,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引進示范。2015年,在包頭市固陽縣、達茂旗、九原區、土右旗等地大面積開展了不同作物微態制劑的推廣示范。

  “我們是*次用微生態制劑,到目前為止,通過對比實驗,發現辣椒、西紅柿、黃瓜等農作物*明顯的變化就是病蟲害減少了。尤其是辣椒、黃瓜,病蟲害大幅下降,幾乎就沒用過農藥。”看到地里的農作物長勢這么好,包頭市合順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楊軍喜上眉梢。他說,平時用的肥料吸收率僅有百分之十幾,用上微生態制劑后,肥料吸收料高達30%以上,感覺自己的莊稼吃上了“營養品”。

  微生態制劑試驗示范是依托高效節水和控肥增效技術示范及推廣項目,首先從玉米、馬鈴薯、蔬菜上入手,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不合理施肥和不合理灌溉現狀,將高效節水和控肥增效技術在全市加速推進。

  經過多年在包頭市開展的多種微生態制劑試驗示范,篩選選出一批適合控肥增效、提升耕地質量的品種,中農綠康就是其中之一。

  包頭市分別在東河區、九原區、土右旗、固陽縣等地開展了新品種、新型肥料、新種植技術等方面的試驗,建立玉米、馬鈴薯和蔬菜等多個高效節水和控肥增效示范區,示范面積達1.2萬畝,輻射帶動5萬畝。

  其中,東河區沙爾沁辣椒種植示范基地面積400畝,處理區25畝,對照區25畝,示范區350畝。5月23日定植朝天椒,主要實施了三項技術,包括改大水漫灌為膜下滴灌,改常規追肥方式由撒施變為通過水肥一體化由滴灌施入,以及生物菌肥、生物菌劑的應用。

  “通過應用中農綠康的微生態制劑,使得這片土壤得到有效的改良,肥料利用率也有了明顯提高。”據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吳玉峰介紹,微生態制劑具有提高作物的抗重茬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有效實現農作物增收增產,其中糧食作物可增產20%。蔬菜增產效果可達到30%以上。

  線蟲病害被譽為植物中的“癌癥”,其頑固性可見一斑,尤其在黃瓜種植過程中,更是突出。而防線蟲微生態制劑的推廣,則有效地控制了這一病蟲害的發生。

  “往年這個時候,黃瓜秧枯的枯,死的死,七零八落的,今年基本上就沒出現那樣的情況。”在沙爾沁二村,村民張建國家的大棚黃瓜去年由于根結線蟲嚴重危害,6月份就全部拉秧了。今年由于應用了防線蟲生態制劑這項新技術,沒了往年的病蟲害,直到7月底,秧苗還是那樣的“精神”,吸引了周邊農民都來他家參觀。

  據國家增產菌技術研究推廣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琦介紹,防線蟲微生態制劑是由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態工程研究所和國家增產菌技術研究推廣中心聯合研制,中農綠康(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新型生物制劑。包頭市今年試驗的15畝示范基地,經過防線蟲生態制劑處理后,黃瓜植株生長正常,截止到7月21日,使用該項技術的黃瓜,未發生植株因根結線蟲而導致的植株早衰和產量大幅度減少,產量與比年同期相比,增產近50%。

  近年來,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積極發揮技術推廣作用,在高效節水、控肥增效等新技術應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有力推動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成為包頭市“高精強”現代農牧業建設進程中有力的科技支撐力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b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