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賣烘干的覆盆子,年收入就有5萬多元,這在以前我是想也不敢想啊。”坐在自家道坦上曬太陽的付岳云高興地告訴記者。
付岳云所生活的地方在蓮都區太平鄉富山頭村橫坑自然村。“山高路遠,經濟收入幾乎沒有來源。”付岳云對村里前幾年的狀況頗是感慨,“我們就是單純在家里種點水稻自己吃,吃不完就喂豬、雞鴨。每年砍些毛竹販賣,年收入*多時也只有一萬元左右。”
窮則思變。2013年,付岳云聽聞覆盆子的市場價值可觀,于是嘗試栽種覆盆子。“當時有外地收購商來村里收覆盆子干,每公斤60元,但是之前我們沒想到覆盆子還可以賣錢。”付岳云告訴記者,知道了覆盆子價值后,他馬上騰出了2畝地,從山上挖來了百來株野生覆盆子進行栽種。
“*次種這種野生東西,我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心里慌,就怕種不活。”付岳云的擔心不無道理,*年把覆盆子栽下去后,幾乎枯萎了一半,“看到辛辛苦苦種下去的覆盆子死了一大半,很心疼。”
在經歷了*次栽種失敗后,付岳云開始思考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經過與村里人探討、摸索后,他發現栽種在靠近溝渠邊的覆盆子,都很難成活,于是他開始“整頓”自己的2畝田——深挖溝渠,引水排水,保持田地的干燥。功夫不負苦心人,付岳云的付出有了收獲。2014年,雖然覆盆子產量不高,但還是賣出了1萬余元。“我覺得我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比種植水稻的價值高出了很多,這是*年收成,我和老婆都很驚喜。”付岳云說。
隨著覆盆子的價格越來越高,橫坑自然村開始進入了家家戶戶不種水稻專栽覆盆子的創收模式。2015年,富山頭村開始動員村民規模化栽種覆盆子,橫坑自然村自然成了一個重點試點村。有了產量,銷售又成了村民的心頭事。“我們村委幫助聯系了收購老板,對方只要有貨就一定收,但是價格要隨市場走。”富山頭村村委主任藍毅說。“有村委幫我們聯系,助我們銷售,我們不僅心里踏實,而且更有了信心。”付岳云告訴記者,他從起先的2畝地,一下子擴充到了20畝。
在覆盆子增產的同時,蓮都區農業局也及時送來了“大禮包”,一是技術培訓,二是對村里栽種覆盆子農戶進行補貼。這份禮包對橫坑自然村村民來說是大喜事,“政府送技術還送補貼,這在以前都還只是聽別人說的。”橫坑自然村村民曾文華說。不僅是政府給付岳云送去了好消息,收購商也帶來了每公斤覆盆子干價格300元的收購價。
“2017年,我的20畝地覆盆子干賣出了5萬多元,全村收入*的達到7萬多元。”付岳云說到去年的收入時還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我和老婆現在一門心思放在管理覆盆子上,有政府送政策、技術,有家人支持,我相信這條路真的走對了。”
“待在村里的20多人,家家戶戶都至少有十多畝的覆盆子基地和自備烘干機。”付岳云說,*忙碌的時候,大家都沒得休息,全部在田間地頭摘覆盆子。
據了解,截至目前,橫坑自然村已種植覆盆子近200畝,2017年村民單是銷售覆盆子干就有60余萬元收入。“我們富山頭行政村現已種植覆盆子近800畝,其中村集體占100多畝,接下去,將在行政村里蓋生產用房,成立合作社,集中收購、統一銷售覆盆子。”藍毅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