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全市農民增收面臨的形勢和挑戰,通化市組織實施促進農民增收行動計劃,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從“保、增、減、降”入手,強化政策措施,拓寬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潛力,落實工作責任,加快構建農民收入增長長效機制,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順利實現。
通化市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把設施農業、畜牧業、就業創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等作為主攻方向,在確保優勢產區產能基礎上,提高綠色、有效供給能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促進農民增收新動能,確保農民收入增長勢頭不逆轉,力爭實現農民收入年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基本同步。到2020年,力爭全市棚膜經濟總收入達到20億元以上;力爭實現畜牧業人均收入1100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1.2倍;力爭實現70%以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返鄉下鄉創業1.2萬人,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保持年均增長7%左右。
實施棚膜經濟收入翻番計劃,把棚膜經濟作為新的增長點。擴大發展規模,發展庭院經濟,強化指導服務,提升有效供給能力,加大政策扶持,補齊冬春季供應能力短板,到2020年,棚膜經濟帶動農民就業10.6萬人以上,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500元,實現農民棚膜收入“翻一番”。
實施畜牧業收入倍增計劃,推動全市畜牧產業轉型升級。鼓勵養殖企業帶戶發展,全市新(擴、改)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00個,重點發展“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企業托管、合作養殖、聯營聯建、入股分紅6種帶動農戶養殖模式;扶持農民發展規模養殖,支持玉米飼料轉化,推進“糧改飼”種養結合試點,提高秸稈利用率,加快畜牧業提質增效。
實施農村就業創業提升計劃,實現就業數量和收入水平“雙增長”。加強技能培訓,組織開展“春潮行動”,計劃每年培訓5000人,其中農民工向農技工轉型培訓500人;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開展“春風行動”,搭建就業對接平臺,發揮“吉林保安”“吉林大姐”等品牌效應,拉動品牌就業;推進返鄉下鄉創業,每個縣(市)至少創建1個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發展新業態帶動就業創業,推廣鄉村旅游、農村電商帶動就業創業模式;加強服務平臺建設,搭建返鄉、下鄉創業孵化平臺。
實施種植業節本增效行動計劃,實現種植業節本增效。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力爭調減籽粒玉米面積累計達10萬畝;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村土地流轉率力爭達到50%;強化生產資料和農產品流通主渠道建設,3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網絡購銷渠道,打造“互聯網+農資”的新型農資發展模式;推動玉米生產節本增效,加強有害生物預警、耕地質量監測和農業科技示范等3個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倉儲能力;加強品牌建設,嚴格綠色、有機、無公害和地標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
實施農村產權改革推進計劃,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拓寬農民財產性增收渠道。
全面推進脫貧攻堅計劃,扎實推進*扶貧、*脫貧基本方略,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狠下“繡花”功夫,切實提高產業脫貧、教育脫貧、健康脫貧等“七個一批”脫貧措施的*度和有效性,建立完善并落實好各項脫貧保障機制,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