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行業作為“十三五”期間發展空間*的環保細分行業,正在釋放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不過,處在發展初期的我國土壤修復市場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為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配套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2017年9月環保部*新發布了四項土壤污染評估、監測的環保標準,填補了我國在土壤防治過程中的標準空白。
當前,于2016年四季度啟動的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將在2018年全面展開,這意味著土壤環境即將迎來大考。因此,我國土壤管理應加緊“補課”,夯實基礎建設。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也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國土壤修復行業還處于起步階段,技術儲備欠缺,處于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初期;目前行業仍以國外修復材料和裝備為主,技術工藝以異位穩定化處理為主,原位技術工藝缺乏。
從發展現狀看來,土壤修復經濟模式尚未形成,資金缺口較大,資金和經濟模式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從行業制度體系而言,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涉及到的調查、監測、評估、修復制度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亟需制訂相應的土壤修復標準、工藝等。
目前,我國從事土壤修復行業的企業數量雖多,但總體而言小而不強、多而不精。從大多數企業看來,土壤修復技術水平仍然較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行業亟需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進一步把產業做大做強,培育出龍頭企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