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一場大雪不期而至,席卷我國大部分地區。有些地方冰雪尚未消融,又一場更為嚴峻的寒流、暴雪降臨。極端嚴寒惡劣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及出行安全帶來了諸多不變。
繽紛的雪花是道美景,但防范不力,就有可能成為一場“雪災”。筆者所在的城市,前幾天還是陽光燦爛,暖意融融。現在已是“雪花漸亂迷人眼”了。我路過一家菜市場,看到一位買白菜的老農,上前問價,嚇我一跳!4元錢一斤。我說:“昨天才2元錢一斤,今天咋這么貴呢”?老農用不屑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反詰道:“你沒聽說明天要下暴雪嗎?現在買算是便易的了。”
老農的話讓我一時語塞。想不到我提前采購,仍趕不上老農的“提前”漲價。到菜市場四周轉轉,看到前來買菜的顧客還真不少;一些蔬菜的價格競比來時漲了許多。晚上,我又去了市區一家超市,看到的情形也大抵相同,一些貨架上的蔬菜已被顧客*一空。
憑心而論,受嚴寒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一些蔬菜價格有所波動、有所上漲,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些蔬菜的價格憑啥就翻倍呢?
繁榮、穩定的價格市場,杜絕一切投機和欺詐行為。在天災面前,人們提前做好防范是必須的,但象那上面這位老農精于算計,打“提前量”、搞“擦邊球”,無異于助長了市場價格的無序競爭。一些不良商販趁惡劣天氣哄抬物價,玩“見機宰客”的戲碼,不是沒有的。我想,市場監管和供銷、物價等部門不能“慢作為”,也應當掌出實招,整治和調運并舉,平抑菜價,莫讓雪花“壓沉”了百姓的菜藍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