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市場今年行情不太好,價格普遍下降,但我們基地的棗走高端路線,基本不受影響。”新疆和田吾宗鄉村的和布甘棗基地負責人毛璽媛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感謝‘植物醫生’幫助基地實現了病蟲害的綠色防治,棗的農藥殘留等指標能夠達到歐盟標準,加上口感較好,自然賣得俏”。
毛璽媛所說的“植物醫生”,是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于2011年牽頭啟動的植物智慧全球規劃項目的一項主要內容,旨在構建一個高效的全球病蟲害防治體系協作網,為發展中國家小農戶提供植物保護問題的實用解決方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對農技服務的需求快速增長,各類社會組織作為社會化農業服務體系的重要力量,成為政府主導的農技推廣服務機構的有效補充。
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近年來,CABI與我國農業部以及地方農業主管部門的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植物醫生培訓和植物診所項目在北京、四川、廣西興安和河南新鄉等地區落地,向廣大農戶提供高效優質、涉及農業生產全鏈條的綠色生產技術,幫助農戶增產增質增收。
CABI東亞中心主任張峰介紹,這一農技推廣服務創新模式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一種新的路徑,取得國際植物醫生資質的大學生有機會創辦屬于自己的“植物診所”,得到國際植物醫生協作網的技術支持,并運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壯大為新商業模式。
從近日召開的首屆國際植物醫生人才培養研討會上了解到,1200余名在校本科生和專科生今年有望接受“植物醫生”專業培訓,具備專業水平的植物醫生將成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新的生力軍。
據了解,即將開始的“植物醫生”培訓將分研究生、本科和專科3個層面展開培訓,培養具有國際型農業職業技術的“植物醫生村官”,支持農村創業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中國好地”大型公益報道發起人張川認為,CABI植物醫生和植物診所機制為中國的綠色防控提供了一種創新選擇,為綠色防控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