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閑季節,濟南市濟陽縣曲堤鎮各村的農家書屋、農村網絡室、村廣播又*受到了村民的青睞,它們在為農民致富提供及時信息的同時,也正悄然改變著農村的生活習慣。
農家書屋成充電寶
午飯過后,踩著冬日暖陽,到農家書屋看書學習,已成為曲堤鎮東街村劉大哥的習慣。下午棚里不忙,我就來這里看書“充充電”,在這里掌握了苗木嫁接、配方施肥等大棚管理新技術,實際操作起來更順手了。劉大哥告訴筆者。
曲堤鎮按照農民的實際需求及時添好書、換新書,特別把與農業生產技術有關的畜牧養殖、大棚種植技術及農產品加工等新技術隨時跟進更新,確保把*新、*實用的農業科技、文化信息、法律法規知識提供給農民。曲堤鎮東街村王主任介紹說,我們這的農家書屋已配備了上萬冊圖書,樣樣俱全,*受農民歡迎的還是科技教育類圖書。農民可以借閱,也可以來這里讀書,農家書屋成了農民讀書學技術的好地方了。以農家書屋作為有效載體,該鎮還適時組織開展了實用技術培訓、專題講座、我為農村建設獻計獻策等活動,目前,群眾進書屋、學技術已成為該鎮不少村莊的生活常態。
村喇叭變隨身聽
村民們,下午濟陽縣農業局領導來村里指導冬季小麥的管理,下午兩點在村北頭廣場集合。中午11點40分,曲堤鎮郭家村村喇叭像往常一樣響起來。抓緊吃飯,安排好棚里的活后按時去村頭集合。聽到廣播后,村民郭翔海和妻子坐到了飯桌上。別小看這些方言小廣播,用處可大著呢,坐在家里,就知道技術人員什么時候來村里做技術指導,就知道黃瓜的市場信息。鎮上有什么惠民政策,我們都知道。郭翔海告訴筆者,村喇叭定時廣播已經一年半了,不僅定時給村民們傳遞農業信息,還及時播送時事新聞、家庭育兒等知識,現在*聽不見喇叭響都跟缺了點啥似的。像郭家村一樣,曲堤鎮目前有100余個村實施了大喇叭村村響工程,每逢農村有臨時急辦的工作,或者推廣農業生產技術的關鍵時候,曲堤鎮117個行政村小廣播就全天候開動。不管在地里還是棚里,都能聽到喇叭響,啥活都不耽誤的情況下,俺們可掌握了不少新東西呢。
網絡包裝讓女人撐起半邊天
提起農村網絡室, 曲堤鎮尹家村留守婦女尹傳玉高興地告訴筆者,2017年利用在農村網絡室學到的技術實行科學飼養50只羊,賺了7萬元,由一個因老人生病住院欠外債3萬元的貧困戶變成了富裕戶,得感謝鎮政府幫了這個大忙。
近年來,曲堤鎮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因客觀原因不能參與黃瓜生產的農村婦女利用網絡充電,學習科學技術、增強致富本領。那些圍著孩子、鍋臺轉的農家婦女,如今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發展新型農業的主力軍和領頭雁。充分利用農村遠程教育站點,專門組織專業人員,把政策理論宣傳和使用技術培訓有效地結合起來。合理安排時間,設置培訓內容,不斷增強科技教育培訓的系統性和時效性,確保參訓婦女學以致用。該鎮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目前,曲堤鎮已有1000多余名居家婦女成了網上沖浪學技術、忙致富的高手,她們或搞起家禽養殖、或成立小型農資銷售中心,成了頂起家庭的半邊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