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清澈的河水穿村而過;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凈凈;路邊花壇里鋪滿的茶花、菊花隨風搖曳……在南京祿口街道,秀美的村莊仿佛一幅幅恬靜安詳的田園山水畫。現代文明與田園風光交相呼應,村強民富景美的鄉村正和著“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聲,在這片沃土上鋪展開來。
“1124”拉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序幕
“春季荸薺夏時藕,秋末茨菰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鮮,水生四季有蔬菜。”今后,市民可以到小彭社區搖著小船采菱角、穿著皮褲挖蓮藕、赤著腳丫掰茭白……“我們社區共有2000多畝水面,特別適合種植‘水八仙’。”該社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依托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契機,小彭社區正大力整合大彭村、小彭村自然資源稟賦,打造“水八仙”特色項目,在富民的同時,開展集觀光、垂釣、休閑于一體的特色旅游體驗項目。
緊抓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契機,祿口街道按照區“南部片區、銅山組團”的規劃框架為基礎,形成“1124”的建設框架,即1片1帶24個標點,以彭福社區為中心,將周邊小彭、曹村、石埝社區的保留村形成一個片區,以寧高新通道為紐帶,將溧塘、謝村、桑元社區的保留村形成一個路帶,同時對24個規劃保留村進行完善提升和培育打造,全域農村形成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現實模樣。
種糧大戶扛起規模種植大旗
時值秋收秋種,祿口街道種糧大戶魏建華忙得不亦樂乎,收割機剛剛從田里駛出,大型拖拉機“突突突”地又下了地,翻耕鋪滿秸稈屑的土地,隨后播種機均勻地播撒麥種。“又是一個豐收年。”豐收的笑容洋溢在魏建華的臉上,他笑著說,“黨的十九大提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這讓我們種糧大戶心里更有底氣了。”來年他還要繼續增加承包面積,達到900畝,爭取多賺錢。
顛覆傳統種植模式,全程機械化代耕代種。如今,像魏建華一樣,祿口街道30多位種糧大戶、110多家專業農民合作社,承包了轄區內近一半土地,扛起了農業規模化生產的“大旗”。據悉,該街道以土地流轉為抓手,把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建立起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為重點,農民合作社為骨干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土地快速流轉一方面推動了適度規模化種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農民的收入。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越來越多地走進工廠、當上產業工人,輕輕松松拿著兩份“工資”:每年700元/畝的土地流轉費+數千元的工資,務工掙錢顧家兩不誤。
村級集體資產“雪球”越滾越大
走進溧塘社區,昔日的濯濯銅山,已被望不到邊的油茶林覆蓋,油茶果掛滿枝頭,包圍著村莊。“荒山變成‘金山銀山’,油茶樹就是我們社區的富裕樹。”社區負責人告訴筆者,400畝荒山每年給社區帶來穩定的租金收益。
一直以來,祿口街道都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強基固本的一項重點工程,不斷探索黨組織引領、書記帶頭、黨員助力的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僅2016年就有5個社區脫貧,7個社區也將陸續“摘帽”,至2020年所有社區都將脫貧。
脫貧首先要思想脫貧,為此,該街道分批次、分階段組織社區“一把手”培訓,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必學內容,以提高村(社區)書記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意識和能力。在村(社區)書記考核過程中,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硬性指標,以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街道還創新集體資產運營方式,幫助社區購買優質資產,統一運營管理,收益歸集體所有,每年給社區帶來20多萬元的穩定收入。
集體收入增加了,村民也變成了股民,增加了財產性收入,山塘社區通過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每股達到100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