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作為巴東縣的傳統產業,幾十年來發展步伐較為遲緩。自從*扶貧工作啟動后,巴東縣根據氣候、地理條件及產業發展實際,將茶葉當作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大步邁開發展步伐,茶園面積年均遞增萬畝以上,迎來了茶葉產業發展的春天。
干群一心形成發展共識
“我家3畝多新茶園,去年收入7000多元,要是早幾年發展的話,茶園豐產時一畝就有這個收入。”東瀼口鎮羊乳山村八組村民馮家春說,她嘗到了種茶的甜頭。羊乳山村2015年起開始種茶,短短3年,人均1.5畝、戶均4.5畝茶園,昔日的貧困村民吃上了“茶葉飯”“旅游飯”。
溪丘灣鄉高家坡村,茶苗移栽熱火朝天。“種包谷一畝地純收入三四百元。如果種茶,豐產時一畝純收入*少也有三四千元。”農技人員給茶農算起經濟賬。
按照“500畝村為起點,1000畝村為重點”標準,巴東縣今年采取基地規模化、茶苗良種化、管理科學化的辦法,在沿渡河、官渡口、溪丘灣等鄉鎮新建1.6萬畝基地,打造長遠致富的“金飯碗”。2014年起,該縣茶葉基地年均遞增超過萬畝,4年面積實現翻番,達到8萬余畝,今年底可沖刺10萬畝。其中推廣的鄂茶1號、鄂茶10號、黃金茶1號等無性系茶樹良種覆蓋率達54.2%,目前長勢良好。巴東縣干部群眾對茶葉產業發展形成共識,縣政府每年預算5000萬元茶產業資金,用于茶苗、茶葉機械等補貼,12個鄉鎮在建適度規模、適度連片的新茶園,基地建設已成燎原之勢。
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滋養出真香茗、金果、沙嶺、神泉、金茗等一批綠茶知名品牌,全縣茶企有70多家。加快茶葉品牌建設,提升市場影響力,在“2017國際茶業大會”上,巴東*推出全縣茶葉公用品牌——巴東郡貢茶。
2017年9月17日,巴東縣茶產業協會正式成立,32家市場主體抱團推動茶葉標準化、產業化進程,打造巴東茶葉名氣、巴東味道。2017年10月,巴東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同年12月6日至12月10日,縣委主要負責人4天跨越4省市“追商”,給意向來巴東投資的茶商“定心丸”。經過此次“追商”,國內四大知名茶企即將落地巴東。
摸清茶葉產業發展難題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巴東縣明確一名縣領導抓茶葉產業,并經常性開展調研,摸清茶葉產業發展中的難題。
觀念更新不夠。各部門支持服務茶產業的力度不一致,各鄉鎮抓茶葉產業的力度不一樣,抱團發展意識不強,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有待加強,茶農和茶企的主體意識需進一步增強。
基礎設施不完善。茶園無灌溉水源,即使有水源的地方也無灌溉溝渠和管網,抵御自然災害尤其是干旱的能力弱,靠天吃飯,成活率不高;茶園道路系統不完善,大都是泥巴路,農資農產品進出難;茶葉加工企業大都需要專用變壓器,而電力設施設備改造投入大,嚴重制約著茶葉產業的快速發展。
企業實力不強。全縣現有規模以上企業僅3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州級龍頭企業2家。加工機械設備陳舊,清潔化標準廠房改造難度大,僅限于初加工,茶葉加工水平和效率不高,企業融資難,營銷渠道不寬;沒有茶葉專業市場,特別是產地初級市場嚴重缺乏;銷區直銷店、連鎖店不多;茶葉電商渠道發展較快,但尚處于起步階段,線上銷售規模不大;茶葉銷售沒有穩定的市場和渠道,市場體系尚待完善。
體制機制不暢。全縣茶葉產業正處于突破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很多工作是從零做起,縣茶辦日常工作量大面廣,人員缺乏,沒有精力研究和協調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鄉鎮雖有工作專班,但都是一兼多職,部分鄉鎮沒有專門從事茶葉產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人員嚴重缺乏、技術層次較低、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突出,無法滿足茶產業轉型發展的需要。
文化氛圍不濃。茶文化基礎設施薄弱,在景觀、廣場、道路、建筑等方面沒有融入茶元素,就巴東縣城也沒有幾家茶館,茶文化范圍不濃,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打造生態茶園20萬畝
為壯大茶葉產業,巴東縣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建成富硒生態茶園20萬畝,實現產值20億元。今年,巴東計劃新建茶葉基地3萬畝。
作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巴東縣強化“從零星分散向集中連片、從荒山荒坡向良田熟土、從適宜區域向優勢區域”三個轉移,搞好“與美麗鄉村、與保護環境、與*扶貧、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四個結合,抓好“品種優良化、基地綠色化、生產機械化、加工清潔化、市場品牌化”五個建設,把茶葉產業鏈建設成為具有巴東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生態產業、綠色產業、富民產業。
突出品牌建設。圍繞“巴東是神農氏發現茶葉的地方”和“巴東郡貢茶”開展深入挖掘整理,形成科研成果報告;申報注冊“巴東郡貢茶”地理商標;加大“巴東郡貢茶”縣域公共品牌宣傳力度。
突出企業培育。引導現有茶葉加工企業搞好廠房標準化改造升級,鼓勵支持更新清潔化能源加工機械,新增1家規模以上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搞好服務,加強合作,組織茶葉企業法人、技術員、茶藝等人員就企業管理、品牌創建、食品安全、加工技術、茶葉評鑒、茶藝展示等開展培訓。
突出標準化建設。樹立“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理念,制定“巴東郡貢茶”茶葉基地建設管理技術標準,加快生態茶園和標準化茶園建設,積極創建*出口茶葉示范區;完善加工工藝,制定產品標準,確保公用品牌質量;規范管理公用品牌,形成完整的管理體系。
突出產業融合。堅持把茶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與保護環境、與*扶貧、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相結合,推動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建好牛乳嶺茶旅融合示范園,規劃建設茶文化主題公園、硒茶產業園、茶葉專業市場、茶文化墻等功能性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積極打造一批茶旅一體化旅游線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