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生意挺好,我打算明年再擴大店面,多上點貨”。
春節臨近,遼寧省凌海市石山鎮新店子村的村民侯印元在經營的便利店里忙著準備“年貨”。他要準備的“年貨”是供應給村民的春節用品。和往年不一樣,老侯坐在電腦前,登錄幾家供貨商的網站,在網絡上下單,豆油10桶、面粉20袋、水果罐頭5箱……
侯印元的妻子坐在火炕上擺弄手機,“滴滴滴”幾聲響,她忙點開手機微信,有村民留言,請老侯幫忙訂購4份黃山燒餅。
老侯不僅是這家便利店的店主,也是兩個村民微信群的群主。“一個微信群*多能進500人,不夠,我又建了一個群。平時就是在群里轉發一些網絡平臺上的特色商品或者是特價商品。這個黃山燒餅*近打折,5元錢一包,還挺好賣的。”他說。
老侯這家90多平方米的店里,有8排貨架,貨架上的商品琳瑯滿目,從食品到日用百貨,應有盡有。他說:“今年生意挺好,我打算明年再擴大店面,多上點貨。”
在網上下完單,幫村民做完代購,侯印元給筆者講起他今年生意好的“秘訣”。
◆“網絡讓我賺了不少錢,我也要借助網絡,讓鄉親們一起致富”。
從2016年開始,老侯就陸續和幾家農村電商企業簽約,成為加盟商。在這些電商平臺上,他可以下單訂貨,每隔*,郵政公司下鄉送信、送包裹的車輛就把他訂購的貨物一起送來,很方便。如今,他想要什么貨,只要在網上下單,隔*就能送到。
66歲的村民孫大舉來取快遞包裹,他的兒子在江蘇打工,江蘇當地工廠生產的皮鞋很便宜,兒子給他郵回來,他接到老侯的電話,過來取。“以前取包裹得到鎮上去,要走將近3公里,現在接個電話,在家門口就能取了,挺方便。”
代收代發快遞,代繳煤氣水電費、代訂火車票……老侯的柜臺前貼了不少標簽,上面寫著各色服務。這些業務老侯并不收費,他說:“做買賣*講究的是個人氣兒,你幫人家把這些小事都辦了,他們到店里來,沒準順便就買包煙或買包點心,這不也賺錢了嘛。”
老侯家的后院,郵政集團公司和老侯共同出資建了一個村級電商倉儲中心,郵政公司把他們的一些常備貨物存放在這里,老侯成了批發商:“附近的小賣店要上貨,在我這就能進貨。”
在老侯的店里,兩面墻上掛著兩個電子顯示屏,一個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全國各地的農產品供求信息,一個屏幕上展示著各類電商產品,從化妝品到服裝鞋帽,從各地美食到家用電器,不少來買貨的村民習慣性地在屏幕前看看,和老侯聊幾句家常。
“明年我打算再在網上貸點款,把店面擴大一倍,有了網絡,農村的生活和城里差不了多少。網絡讓我賺了不少錢,我得繼續把這個生意做得更大、更好。另外,也要借助網絡,讓鄉親們一起致富。”侯印元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