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在互助縣臺子鄉,有著多年蔬菜種植經驗的農民朋友,這幾年靠著發展設施農業,不但實現家家致富,過上了好日子,而且走上了合作發展的產業化新路子。
才讓措說:“雖然現在是寒冬時節,互助縣臺子鄉下臺二村的蔬菜大棚里到處都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馬上臨近春節了,讓我們跟隨村民的腳步去感受他們豐收的喜悅。”
眼下正值蔬菜供應旺季,溫棚內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從2011年起下臺二村開始發展設施蔬菜種植,如今已經走過了六個年頭。談起近兩年種植蔬菜帶來的收益,村民李文姐喜上眉梢。
互助縣臺子鄉下臺二村村民 李文姐說:“價錢比往年好,生活條件也提高了,家里生活水平也高了,新房也蓋上了,錢掙的也好,高高興興地過個年。”
互助縣臺子鄉下臺二村土地肥沃,種養業傳統悠久,80%以上的村民都在種植農作物。2008年,臺子鄉建成了400個大棚,這讓村里的致富帶頭人靳永明看到了發展機遇,在下臺二村創辦了富農蔬菜專業合作社。
互助縣臺子富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靳永明說:“合作社自成立以來,逐年增加大棚種植戶的入社成員,通過我們合作社的技術、培訓各方面的支持,種植大戶的蔬菜種植比較好,我們統一銷售、統一種植,收入比較可觀。”
如今,合作社的溫室大棚產業已經實現了規范化、規模化種植,建有高標準溫室62棟,露地蔬菜生產基地66.6公頃,種植的長白蔥、白蘿卜、蒜苗等蔬菜年產1.2萬噸以上,保障了全縣60%以上蔬菜供應。專業合作社的成立不僅響應了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優化了農業種植結構,還通過輻射帶動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產業和脫貧致富的得力助手。
互助縣臺子富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靳永明說:“通過我們合作社近幾年的蔬菜種植,效益比較好,老百姓收入也高,我們爭取向全縣推廣蔬菜種植、當歸的種植,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幫助貧困戶產業脫貧。”
合作社的成效讓當地貧困戶直觀地看到示范效應。村里*早建起蔬菜溫棚種植的戴慶,就是伴隨著互助縣設施農業建設步伐得了實惠、嘗了甜頭的大棚種植戶之一。憑借“家門口”的塑料溫棚和露天蔬菜,戴慶現在每年都有近十萬塊錢的收入。
互助縣臺子鄉下臺二村村民 戴慶說:“現在比以前收入高得多了,我們種些藥啊、蔥啊,種些蔬菜,也忙,收入也很好。生活上有沒有什么具體的變化沒有?變化肯定有,現在幾乎每天都能吃肉,每天都像在過年。”
“一戶一棚”的產業富民工程,讓有發展能力的貧困戶“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干”,順應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的要求,讓貧困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年之計在于春,互助縣將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行,不斷提高村黨支部加速發展、領富帶富和輻射示范的能力,持續續寫脫貧攻堅、有效扶貧的新篇章。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