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壽光市農業部門了解到,2017年,我市大棚“兩改”工作深入推進,重點傾斜扶持中北部地區,全市共完成大棚“兩改”32500多畝,新建大棚6200多個,新建設100畝以上園區50多個,進一步擴大了蔬菜大棚種植面積,讓農民增收致富。
近日,記者來到侯鎮仉東村,在新流轉的200多畝土地上,一個個高標準的大棚園區拔地而起。該村黨支部書記告訴記者,“我們村之前流轉土地380畝,2017年又流轉土地220畝,建設大棚16個,300米的4個,200米的4個,全面優化了我們村的農業結構,拉動了農民增收。”
“‘一畝菜二十畝糧’,發展高標準蔬菜大棚效益更高。”稻田鎮大倫村村民倫宗強說。2016年,大倫村在村里進行了宣傳發動和摸底,村民種棚的意愿很強烈。通過土地流轉,村里規劃出400畝的大棚地,20個長200米、寬30米的現代化、高標準大棚開工建設。“眼看著人家種棚掙了錢,我也建了200米兩個大棚,一個種的黃瓜,一個種別的,新棚采光好、提溫快、蟲害少,還可以使用各種機械,干起活來省時省力,效益好的話,一年就能回本。”村民倫九委是村里*批建大棚的農戶,看著棚里長到齊膝高的黃瓜苗,倫九委心里充滿了希望。
據了解,自大棚“兩改”工作開展以來,我市不斷加大“兩改”工作督查和扶持力度,積極強化技術推廣,加強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兩改”的積極性。同時,我市還組織專家對“兩改”區進行技術指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大棚“兩改”工作持續深入推進。另外,在推進大棚“兩改”工作的同時,我市的農業技術創新與推廣也全面鋪開,良種工程建設目前初見成效,通過新出臺種業發展扶持政策,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育種研發,自主研發蔬菜新品種數量已達50個。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實現了扎實推動,推廣有機肥3萬多畝、根結線蟲病防治技術1萬多畝,蔬菜秸稈年處理量80多萬噸。“我們還創建了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公共平臺,實現了蔬菜產業智能化監管、全域化追溯和信息化服務,打造了高效、透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先后抽檢肥料、農藥藥品各100個,蔬菜樣品4萬多個,有效保障了蔬菜質量安全。”工作人員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