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北國大地千里冰封之時,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卻到處暖意融融。特殊的地理、氣候優勢,孕育了這里良好的森林植被,在當地各族人民的辛勤勞作下,奉獻出橡膠、咖啡、茶葉、熱帶水果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近年來,云南省委、省政府將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列為全省經濟發展重大戰略,云南金融系統則為支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信貸支持。
1月30日,記者乘車從西雙版納州府景洪市出發,沿著田間公路穿越一片片橡膠林,來到了該市嘎灑鎮曼播村委會曼灣村,眼前呈現一大片火龍果地。一位身穿短袖T恤、30歲左右的年輕小伙迎上前來,告訴記者,他叫巖溫香,是本村的傣族人。2014年,他牽頭9戶農民成立了合作社,湊錢租了561畝地用于種植火龍果。地租好了,可買種苗的錢不夠了,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景洪市信用社伸出了援手,給他們貸款10萬元,用于購買火龍果種苗10萬株。第二年火龍果苗有了回報,每畝收益為4000元,合作社當年收入約200萬元。他們還帶動了周邊的傣族村寨種火龍果,并幫助收購和推銷,產品銷往北京、濟南、哈爾濱、鄭州、成都等地。巖溫香帶記者一面走,一面指著兩邊的火龍果樹藤說,這些火龍果品種已不適應市場的需求,他們正在更換一種叫金都1號的優良品種,他指著一株剛種下的新苗說,這種新苗從廣西買來,兩塊多一株。這種品種口感更好,更受市場歡迎,可以賣更高的價。現在果園已換種1/3,目前資金又出現了困難。同行的景洪市信用社主任周建云告訴記者,該合作社首批借款的10萬元,目前已結清本息。這次調研后,將根據該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給予更多的信貸支持。
接著,我們又來到坐落于景洪西郊的西雙版納華坤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副總經理楊晶介紹: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現有員工119人,主營業務有食用橡膠樹種子油及其制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裝配式集成民居生產建造兩大板塊,是我國*一家生產食用橡膠樹種子油的企業。目前,公司已建成了國內規模*的20000噸原料/年的食用橡膠樹種子油生產廠,云南規模*的10000噸/年的高分子環保木塑型材生產廠,具有30萬平方米/年木塑輕鋼裝配式民族建筑生產能力。
在食用橡膠樹種子油生產車間,楊晶指著生產線上碩大的金屬桶告訴記者,這個大桶是裝原料的,原料就是橡膠籽,過去全州數百萬畝橡膠林里滿地的橡膠籽白白爛在地里,如今橡膠籽用于榨油,剩下的油渣作為高蛋白成分添加到肥料中。從2010年開始,公司開始收購橡膠籽,兩塊一公斤,已累計收購橡膠籽8萬多噸,為當地群眾增收8000多萬元。
接著,我們來到木塑型材生產車間,楊晶介紹說,公司利用榨油后剩下的廢棄生物資源橡膠籽殼粉以及橡膠木鋸末、谷殼等和塑料為主要原料,經特殊工藝處理,生產加工出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木塑型材。該型材兼具塑料和木材的優良性能,既避免了天然木材耐用性差、易燃、易潮、易腐、易蛀、易滋生霉菌及不耐酸等缺點,又避免了單純塑料易變形老化、高溫蠕變、低溫脆性等不足之處,公司具有民族風格的大會議室,就是去年底用自己生產的材料經“3D打印”15天建成的。
據悉,2016年以來,華坤公司研發生產的第四代裝配式民族建筑,已讓1000多戶邊疆地區*貧困的少數民族同胞住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安居房,總建筑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如今,木塑輕鋼民居建筑在少數民族地區四層以下的低層建筑中已廣泛運用。目前,華坤公司已經申報了國內專利技術76項,國際專利技術2項,并獲得授權專利16項,承擔了40多個*、省級、州級的科研和產業化項目。
每一個明星企業成長的背后,都離不開金融的幫助和支持,華坤公司也不例外。2016年6月,公司獲得景洪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貸款1500萬元,期限1年,到期后已按合約按時還款。去年6月,景洪市信用社又給他們貸款授信1500萬元,期限2年,同時為他們提供政策信息及優質服務。難怪華坤公司領導一再稱信用社是企業的大恩人。
周建云謙虛地說:“在西雙版納這片熱土上,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方興未艾,今天參觀的兩家企業僅是眾多企業中的縮影。到去年12月末,景洪市信用社投向高原特色農業貸款余額為196646萬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為37.44%。州內的其他金融單位也不示弱,都有不少可點可贊之處,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金融單位同心協力,有力地服務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支持了高原特色農業的崛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