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昆明東川窮村民入股種藥材踏上致富路
昆明東川窮村民入股種藥材踏上致富路
農業網   時間:2018/2/8 9:03:00  來源:昆明日報  閱讀數:430

  在生態極度脆弱的東川,有一個住著750人的小村莊,名叫石莊村,這里海拔3100米。

  這個年平均氣溫只有8℃的小村莊,寒冷荒涼又貧窮,以前村民坐在家里靠天吃飯,只能種植馬鈴薯等極少的糧食作物,年人均純收入也就三四千元;現在村民已徹底轉變了靠天吃飯的思想,不等不靠不要,因地制宜種植起了中草藥。62戶村民率先入股18.6萬元,種植黃草烏、一枝蒿,每戶每年至少增收8000元到10000元。

  這是東川區湯丹鎮黨委、政府在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上帶來的一個變化。除了中草藥種植外,今年湯丹鎮準備引進蓮花白等有機蔬菜種植,計劃引進日本茶花雞養殖、土豬養殖、牦牛養殖等產業,產業開路,思想進城,帶領村民一路逆行爬坡上山,走出一條通向富裕生活的產業攻堅扶貧之路。

  用科學數據說服村民入股

  小塊公路已通石莊村了,在去往湯丹鎮崎嶇的山路邊有這樣一句宣傳標語特別醒目:“爭當貧困戶,嚇跑兒媳婦”。

  過去,確實有村民因為自己是貧困戶或低保戶而沾沾自喜,習慣了拿點補貼混日子;而現在,很多村民卻因為自己還是貧苦戶而臉紅了。

  村民“等靠要”思想的轉變為何如此之快?是因為湯丹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扶貧必須先扶志,干事前要做到心中有底。

  怎樣說服石莊村村民種植中草藥、發展產業鏈?湯丹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申云武說:“我們用GPS定位測土配方,用科學數據分析土壤數據,分析了中草藥的市場行情,同時幫村民算了一筆賬,讓村民知曉黃草烏帶來的可觀經濟效益,*終說服了他們。所以村民才自愿入股,*年種植就賺到了錢,村民特別開心。”

  石莊村地處高海拔地區,適宜種植一枝蒿的連片土地達3000畝以上,且土壤結構為鐵紅色松弛土壤,含有自然磷礦較高,是*適合種植一枝蒿的土壤,種植的一枝蒿甲素含量高,黃草烏中的烏頭堿含量高,深受收購商青睞。經云南各大藥材合作社對石莊村種植的一枝蒿進行檢測發現:石莊村種植的一枝蒿生物堿含量*,可達1.14%以上。

  申云武說:“在石莊村等高海拔地區種植一枝蒿、黃草烏的地塊需要輪休,現在石莊、大地坡村可以每年種植的土地在4000畝左右,單從種植一枝蒿、黃草烏的土地來講,湯丹鎮高寒山區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土地資源。”湯丹鎮黨委、政府因地制宜,指導石莊村成立石莊村合作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對石莊村合作經濟工作進行組織、指導、協調,緊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這一工作目標不放松,在土地流轉、藥材種植等方面推進落實。同時,深入開展調研、摸底調查,對石莊村的資源優勢、村集體經濟狀況和適合發展的產業情況進行調查與論證,對產品市場營銷情況、企業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確保心中有底。

  上周,記者在石莊村委會牛洞村*村民小組的基地里看到,黃草烏和一枝蒿已經全部挖采完了,700余畝地里又種上了下一年的苗。石莊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方國玉說:“去年雨水有點多,產量受到一點影響,平均每畝黃草烏產量約300公斤左右,往年則達到500公斤至700公斤左右。”

  訂單式種植不愁銷路

  10年前,石莊村村民就開始在山坳里零散種植黃草烏了。那時,村民沒有專業的種植技術,也沒有規范化的管理,自然產量也不高,更沒有現如今可觀的經濟收入,黃草烏只是作為自用的藥品。

  2016年,這種散亂種植的局面被打破。湯丹鎮黨委、政府采取了連片總體規劃、打造中草藥產業種植生態鏈的新模式,在石莊村委會采取了“東川區石莊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村級經濟實體入股+*識別貧困戶+村民入股”模式,連片種植藥材面積達700多畝,集體經濟入股和村民入股達100萬元,讓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據了解,2016年石莊村種植的150畝一枝蒿主要銷售到一些知名藥企,銷售價格每公斤105元;300畝黃草烏每公斤銷售價格68元,種植戶享受到很大實惠。

  “一枝蒿、黃草烏等藥材種植周期短、見效快、效益好。”黃草烏種植大戶王麗說:“去年種了270畝,以前根本不敢種那么多黃草烏,因為沒有專業的種植技術還愁銷路,賣不出去就得虧。現在有了合作社,基本不用操什么心了。”石莊村現有的悅豐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及合作社具有一整套的財務審批管理、人事科學管理、人才激勵考核機制等科學規范的規章制度,有專門的市場營銷人員和技術人員。近年來,湯丹鎮還通過組織開展一枝蒿、黃草烏等藥材種植技術、質量標準、市場營銷、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學習培訓,造就了一大批懂技術、懂經營的新型農業種植戶。在村里,多數農戶長期從事藥材種植,農業科技意識較強,能主動接受中藥材種植的安全生產新技術、新品種,自覺規范田間生產記錄,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還帶動了423名農村勞動力轉移。

  申云武說:“現在石莊村實施了訂單農業種植,這徹底解決了銷路的問題。”種植戶與藥材種植公司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降低了種植風險。如農戶們和藥材種植公司簽訂黃草烏*每公斤50元的收購價格,確保種植1畝黃草烏的純利潤在4000元左右。

  種植中草藥,發展扶貧產業生態鏈,在湯丹鎮只是眾多致富路之一,湯丹鎮今年還將引進卷心菜等有機蔬菜種植,計劃引進日本茶花雞、土豬、牦牛養殖等產業,豐富種植、養殖等產業攻堅扶貧的內容,發展獨具特色的高山、高原特色農業,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入股投資,增收致富。經湯丹鎮轄區的藥材種植戶、湯丹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東川區經作站三方到現場核實,2017年湯丹鎮新種植冬桃400畝,主要分布在竹山村和新寨村,新種植藥材2398.7畝,主要分布在湯丹鎮石莊村、大地坡村、小河村、新橋村、海子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ng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