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資本、人才有序下鄉,助推鄉村新業態、新產業崛起;智能化遠程醫療向鄉村延伸,村里人也能享受專家“就近”問診……近年來,各地樹立城鄉發展“一盤棋”思路,以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要素配置等為著力點,使農村資源有效“激活”,城鄉要素有序“聚合”,不斷補齊城鄉發展差距的“短板”。
推動產業融合 夯實城鄉互動基礎
“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市新需求、市民新訴求,也是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功能拓展的重要動力。當前,各地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為引領,助推農業產業全面發展,打牢城鄉融合的產業基礎。
在重慶潼南區,因為抓住了市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鄭凌云的800多畝菜地每年能創造上千萬元產值。
“‘瞄準’城市市場需求抓農業生產,才能變特色為精品,讓優質變優價。”鄭凌云說,目前企業在重慶市內建了8家門店,在商超開了精品專柜。此外,還借助電商模式,消費者線上下單,實體店直接配送到家。
近年來,伴隨各類農業新業態的成長,城市資本、技術等要素也向農村“回流”,城鄉產業融合,助推了鄉村發展。
武漢市黃陂區杜堂村,白墻灰瓦,綠樹林立……“村里的變化,多虧了從城市回鄉創業的‘能人’葛天才。”杜堂村黨支部書記葛國興說。
在外事業有成的葛天才回到家鄉后,利用土地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度假區。“自開業以來,景區接待游客超過20萬人次,拉動了餐飲、住宿消費,3000余戶農戶靠景區脫貧。”葛天才說。
近年來,湖北大力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盤活農村閑置資源,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找到一條可行的途徑。
完善公共服務 填平鄉村“發展洼地”
城鄉發展差距,其中之一是公共服務上的差距。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必須推進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強健農村發展“骨骼”。
在杭州市桐廬縣富源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農民蔡柏英現在足不出村,也能享受專家“就近”診療。*近,富源村衛生室裝上了遠程會診系統,像蔡柏英這樣的患者,通過視頻系統,能與杭州市*人民醫院、桐廬縣第二人民醫院的簽約專家連線,實時交流醫療信息,進行科學診治。
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所副研究員朱坤看來,各地通過不斷完善分級診療、推動“智慧醫療”,有助于城鎮醫療資源向農村輻射,縮小了城鄉公共服務差距。
目前,更多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舉措還在落地生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整合,城鄉居民享受了同等待遇;近5年來,我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7萬公里,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6%以上,城鄉運輸一體化水平近80%……
優化資源配置 提升城鄉“融合之效”
推動城鄉融合,就要對城鄉優勢資源統籌利用。為此,各地積極推動農村土地、金融、產權等制度改革,依托市場化手段,實現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提升城鄉“融合之效”。
例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當前農村土地改革的重點,原本“沉睡”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資源價值因此被重新“激活”,村社集體、農民得以分享城鎮化、工業化紅利。
各地還積極適應農村“人地分離、農民分業”的新形勢,推進農地改革。
“如今,通過土地確權,讓農戶轉出土地心里有底。而通過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規模經營者轉入土地,也能吃下‘定心丸’。土地經營有了保障,更放心投入了。”在重慶梁平區青埡村,祝家財流轉土地300多畝,發展山羊規模養殖。
“推動土地‘三權分置’,有助于城市資本、技術等要素有序下鄉,為助推農村產業發展創造了更大的空間。”西南大學教授邱道持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