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需求的提檔升級,消費觀念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放心”躍升,糧食質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品牌是糧食質量的通行證,“糧食品牌化建設是實現糧食生產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提高轉變的重要抓手。”國家糧食局新聞發言人陳書玉說。
吉林大米是近幾年快速崛起的全國知名大米品牌,“好吃、營養、更安全”的品牌形象逐漸深入人心。吉林省糧食局局長李國強說,吉林省作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優質粳稻主產區,水稻生產條件好,大米品質優。為了樹立品牌形象,吉林省實施了大米品牌工程,組建吉林大米產業聯盟,制定吉林大米系列質量標準,建立吉林大米直營網絡。通過品牌建設,把吉林大米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企業是糧食品牌建設的主體。吉林省針對省內大米企業“小、散、弱”的特點,優選省內部分大米加工企業,組成“吉林大米產業聯盟”,統一使用“吉林大米”標識。目前,吉林大米產業聯盟企業由*初的7家發展到33家。聯盟企業作為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水稻基地建設、優良品種推廣、優質產品開發、優質品率提升、營銷體系搭建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品質是品牌保證。為了提升吉林大米品質,吉林從標準入手,制定了高于國家標準的《吉林大米質量標準》以及市場反響較好的“吉林稻花香”“吉林長粒香”“吉林圓粒香”和“吉林小町”4個品種的團體標準,用標準統一質量,整合品牌。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吉林省從種子抓起,積極推動科企對接,依托松糧集團打造“中國北方粳稻種子硅谷”基地,在優質粳稻品種的儲備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以企業為核心,建立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完善直營體系,將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要素緊密結合起來,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經過幾年發展,吉林大米品牌效應逐步顯現,與品牌建設初期相比,吉林水稻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優質大米的產量穩步提升,種糧農民的收入大幅提高。目前,全省水稻播種面積近1300萬畝,優良品種覆蓋率超過80%;中高端大米產量由9億斤增加到15億斤,增長了66%。2016年至2017年新糧收購期,吉林按國家*收購價收購入庫的水稻只有2.7億斤,占總量的2.3%,絕大部分水稻以高于*收購價的價格流向市場,帶動農民增收10億元以上。
吉林大米是區域性糧食品牌建設的一個典型,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樣本”。農產品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推進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建設,是優化產品和產業結構,推進糧食提質增效的有效手段。現在,一些糧食主產區立足于自身糧食資源優勢,打造區域糧食品牌,除了五常大米、盤錦大米等傳統的優質大米品牌外,吉林大米、寧夏大米、淮安大米等品牌大量涌現,帶動了種植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提高優質糧食供給率。
除了區域性糧食品牌,一些國內知名的糧食加工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無論是中糧集團、京糧集團、蘇墾集團、吉林松糧等國有糧食企業,還是山東中裕、湖北福娃、浙江富義倉等民營企業,都通過實施*工程提升產品質量。但是,目前我國糧食品牌集中度偏低,品牌效益低下,需要加強糧食品牌建設頂層設計,通過質量提升、自主創新、品牌創建、特色產品認定等,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全國性糧食*產品。
“優質糧食工程”是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品牌建設的重要載體。去年,國家糧食局啟動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來,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國家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實施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推動形成“種糧農民種好糧、收儲企業收好糧、加工企業產好糧、人民群眾吃好糧”的優質優價糧食流通體系,促進城鄉居民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