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家六口人,除了我兩個孩子,我和父母還有老婆,一個月可以掙一萬二!”春節前夕,家住畢節市七星關區楊家灣鎮開林村,46歲的農戶周禮堯一股腦的忙著栽茶,“今年荷包鼓了,年貨都提前置辦好了,多干一點多掙一點,這個年才過得安逸哦!”
七星關區楊家灣鎮開林村共有586戶,2886人,和周禮堯一樣,該村幾乎全村出動,在春節前夕一起栽茶,按照勞務,村民干*就可以得120元。而聘請他們的,是畢節市七星關區2017年11月招商引資而來的,貴州省七星關區奢府茶葉有限公司。
“你看,我們的茶園就和4A級景區拱攏坪森林公園挨在一起,海拔1700米的自然氧吧,這樣的生態環境下種的茶,能不好喝嗎?”走進茶區,即便是在冬季,也能被這放眼望去規范連片的種植茶苗景象所震驚,七星關區奢府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周世慶告訴記者,就我們所在的位置,不論從土地連片的地勢、1750米的海拔、弱酸性的土壤、適宜的氣候,都特別適合種植茶葉。
周世慶看中的,其實不僅僅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更是周邊鄉村的密集勞動力。于是,帶動周邊村民發展,帶領他們脫貧致富,成為周世慶的*個心愿。
周世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摘茶苗的村民每人每天可以得120元;茶園管護,村民每畝可得800-1000元;茶葉采摘期,春夏秋茶三季,村民一年下來每畝可得4300元。“茶葉有幾十年的采摘期,可保證一兩代人的收益。”
“春節前夕要發給村民的栽茶苗費用是140萬元。”周世慶告訴記者,茶產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怕的就是用工荒,而楊家灣鎮所屬的五個村村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據了解,該茶葉基地覆蓋帶動開林村所有村民組586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4戶202人。“我們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運營和管理,目前土地流轉了3000畝,新的一年,我們將森林公園附近所有村民組納入茶葉基地,那時規模將達5000畝。”
正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茶旅結合的規劃,讓楊家寨鎮的老百姓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原來外出打工的人口達20%,現在聽到家鄉有了茶園,年輕人都陸續返鄉了,大家都是爭著干活,趕著上工!”楊家寨鎮鎮黨委書記吳學海告訴記者,一個產業不僅帶動周邊五個村脫貧,還讓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勞務取酬來致富,讓楊家寨的村民在新年前夕充滿了干勁兒。
“2018年,我們的目標就是將3000畝茶葉基地擴大到5000畝,修建茶葉加工廠和茶莊!”提到新年的小目標,周世慶充滿了期待與信心。2月10日他就要去到北京,“我生產的茶準備上人民大會堂,這對今后打開銷路提升品牌知名度有關鍵作用!”周世慶說。自己選的茶葉品種,走的就是高端化和差異化,面對茶葉今后的銷路自己一點也不擔心,“面積上去了,產量提升了,百姓的腰包鼓了,我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