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蔥,只要2元/斤,為什么?我們自己有基地,少了中間環節,價格自然就便宜了。”2月9日,在新投運的成都簡陽石盤宏昊農產品交易中心,商家袁誠友剛剛發完一批貨,他一邊結賬一邊告訴記者。
作為成都市政府重點建設項目,簡陽石盤宏昊農產品交易中心占地325畝,試運營期間每天便可供應6000-7000噸來自全國各地的新鮮蔬菜,搶在春節前投入試運營,這對于成都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市民們來說可謂是不小的福利。這也標志著從即日起,這些地區的市民購買新鮮蔬菜,不僅品種更豐富,質量有保障,而且價格也更實惠。
搶工期 趕在春節前投入試運營
15萬平方米的蔬果交易區、1000噸的保鮮庫、倉儲加工配送車間、檢測檢疫中心、信息中心、中央結算中心、監控中心……記者在市場看到,各種功能設施大多都已經投入運營,在蔬菜交易區,從全國各地駛來的貨運車輛,正在緊張的卸貨,稱重、轉運。
“3日晚上開啟試運營,當天便有300多臺貨車,6000余噸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入場,這幾天一直保持在300多臺車,6000-7000噸蔬菜的水平。”在項目現場,四川宏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順林介紹。由于時間很緊,交易中心趕在春節前投運,很多掃尾工程還在同步推進中。指著市場內的臨時餐飲區,李順林說,市場專門修建了商業配套區,但目前很多商家還在裝修中,由于市場人口流動量大,每天2-3萬人要吃飯,所以暫時就在這兒搭建了臨時點位。除此以外記者看到,蔬菜初加工區、第二停車場、綠化景觀、一條新增的便道等設施也在緊張的建設中。
“我們是重要的‘菜籃子’民生工程,*也不能推遲。”李順林說,交易中心每天從全國各地甚至國外調配幾百種各類新鮮蔬菜供給成都市場,豐富市民的“菜籃子”,項目可實現農產品年交易量330萬噸,年交易額100億元。未來。項目將輻射成都40%的市場,各地市州尤其是成渝城市群35%的市場,然后繼續向東輻射重慶,向北輻射甘肅、陜西等市場,向西進入青海西寧、西藏拉薩等。
拓模式 “公司+”模式菜價更穩定
本地白蘿卜0.45元、大白菜0.35元,甘肅洋蔥0.8元、海南冬瓜1.6元……在交易中心逛了一圈記者發現,這兒的蔬菜平均價格不僅比市場零售便宜一大截,就是和同類的專業市場比,價格也更親民。“這就不得不說到我們的合作模式”李順林告訴記者,做了20多年蔬菜批發生意,他有一個深刻體會:很多批發市場管理方和商家猶如兩張皮,市場紛爭的結果往往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市場不穩定,價格波動也大。
為解決這個問題,新投運的成都簡陽石盤宏昊農產品交易中心采取公司+農戶、公司+商戶、公司+基地四維一體的組織結構,交易中心700戶商家,每戶商家其實也都是交易中心的股東。“致力于解決買菜難、農民賣菜難問題”,“努力打造‘西南地區’菜籃子中心”, 而成都簡陽石盤宏昊農產品交易中心正是在這樣的目標下加快模式創新。
“我們很多商家在海南、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都有蔬菜種植基地,其中*多的一戶在云南西雙版納有20000畝蔬菜種植基地。”據四川宏昊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冬紅介紹,公司+基地的模式保障了市場供應和價格的穩定。“入住交易中心的商家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這意味著蔬菜實現了從基地到市場的直銷,品質更有保障。同時,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價格也就更加實惠了。”
提安全 將推出“安全溯源”網絡平臺
臨近中午12點,位于交易中心檢測檢疫中心4樓的工作室內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將一份顯示檢測報告的紙條貼到一塊削了皮的土豆上,這是剛剛從陜西運過來的一車土豆的檢測樣品。
“經過半小時的緊張檢測,結果顯示檢測樣品各項指標合格,可以入場,這一車土豆才開始了正式交易。”陳冬紅介紹,交易中心對對所有入場的農產品,堅持嚴格的安全底線,對有產地證明、第三方檢測證明的實施抽檢;對沒有第三方檢測證明的,要確證檢測合格后才能入場。檢測檢疫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中心已有6位專職檢測人員,在安全監管上,交易中心下一步還有“大動作”。
“這個‘大動作’就是下一步即將推出安全溯源網絡平臺!”交易中心信息服務部陶建莊向記者展示了公司當前正在開發的軟件雛形。他介紹,目前公司正在開發一套系統軟件,將把互聯網+的理念將引入交易中心,用于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溯源和價格體系監測。該軟件推出應用后,來采購蔬菜的商家只需要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該產品的產地、所屬商戶、檢測合格證明、售價等。未來,還可以看到該商品種植過程中的用藥、用肥標準、時間、倉儲運轉等更詳細的履歷,農產品的安全就更放心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