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全面推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使村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獲得顯著成效。
推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前,集體經濟組織面臨核實資產難、人員身份界定難等一系列問題。七寶鎮農村經濟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馬靜園告訴記者,通過集體經濟組織改革,促使集體資產通過清產核資得以明晰。多年以來形成的沉賬、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得以處置,家底清了、包袱卸了,經濟組織今后的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記者注意到,改制后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實現了“資產股份化、村民股東化、村企分開化、經營持續化”的目標。原先的成員代表組成了股東大會,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也使得成員有了參與感,加強了對組織的監督。馬靜園說,新經濟組織每年至少召開*股東代表會議,使經濟組織成員了解年度的預算、經營狀況、重大投資、收益分配等情況,并不定期召開理事會、董事會、監事會等。
閔行區農村經營管理站黨支部書記王靜表示,改革過程中,*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和堅守底線:一村一策,不能一刀切,因為每個村的情況不一樣,資產情況不一樣,人員情況也不一樣。他們堅持集體所有制,認為集體所有制就是改革的底線。
上海市農村經濟學會副會長劉明告訴記者,改革要堅持底線,也要敢于創新。閔行區在改革中,涌現出了社區股份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村經濟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許多不同的組織形式。農民入股方式也呈現多樣性,包括按量化的資產全額入股、按成員資格全額或部分入股、按農齡分檔入股、存量資產與增量資產合并入股等。在資產量化方面,也包括全部資產量化、部分資產量化、承包土地折股量化幾種做法。圍繞股權設置,閔行區在改革中主要有股份制與份額制兩種,前者以貨幣化的股權為主,后者主要以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的百分比測算。
經過多年改革實踐,閔行區基本形成了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了每個成員公開、公平、公正的利益保障機制,基本形成了促進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長效機制。
從制度成效來看,改革明晰每個村民在集體經濟組織中的產權份額,集體資產由村民共同共有變為村民按份共有,產權制度發生了根本變化。曾經單一的按勞分配,變為按勞分配與按股分紅相結合,村民的分配制度發生了根本變化。同時,農民群眾成為集體經濟的投資主體、決策主體和受益主體,治理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
從經濟成效來看,閔行區累計完成142個村和虹橋、七寶兩個鎮的集體經濟組織改革,組建新型集體經濟組織138個,30余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成為股民,持有集體資產股份86億多元。閔行區的改革,切切實實提高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2016年,全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總計分配了6.48億元,人均4727元。
從社會成效來看,改革有利于農村社會和諧穩定。通過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了制衡機制,集體資產實行“村財鎮管”,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如投資、經營、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項,都由股東代表大會討論決定。改革村入股率由改革初期的70%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入股率提高一分穩定就增加一分,實現了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劉明表示,尊重農民意愿,是推進改革的關鍵。農民群眾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投資主體、經營管理主體和受益主體,是集體資產的主人。在改革中必須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把改革的決策權不折不扣地交給農民。取信于民、還權于民,贏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同時,因為改革涉及利益和利益調整,所以一定要公開、公平、公正,要在陽光下改革。改革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要全程參與,公開透明。閔行區明確實行“一村一策”,不搞統一行動,其本質是讓農民當家做主。集體資產有哪些、有多少,農民說了算;集體資產該怎么分、怎么兌現,也是農民說了算;折合股份后怎么入股,還是農民說了算,這是公開、公平、公正的*注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