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湖北宜昌枝江市的第二天,我去了阮之久家。
阮之久是我高中時代的好朋友,久別重逢,分外親熱。寒暄之后,談及家中的經濟發展大計,他和他的父親便帶我去看他家的蜜蜂。
十多只方形的蜂箱整齊地碼放在屋檐下。箱子外面裹著棉毯和稻草,說是為了給越冬的蜜蜂保暖。打開蜂箱,抽出一個蜂框,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蜜蜂。阮伯伯指著體型*肥碩一只,告訴我那是蜂王。每個蜂框里,只有一只蜂王,整個冬天,蜂王都在辛勤地產卵,繁殖新一代的蜜蜂。待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這些年輕的蜜蜂們便集結成數量可觀的采蜜大軍。養蜂,對這個家庭來說,一直以來只能算是副業。每年只養20群左右,主要由阮伯伯操持,阮之久偶爾打打下手,趕蜂的范圍也僅僅限于方圓一二十公里內,忙活三四個月,純收入在8000元左右。雖說是小打小鬧,但因為養蜂的年數長,蜜的品質好,價格公道,他們家的蜜已經小有名氣,很受歡迎。
而在未來的發展藍圖里,養蜂有望成為這個家庭的經濟支柱。這幾年,阮之久南下廣州打工,攢下了幾萬元錢。明年,他準備用這些錢做本錢,擴大養蜂規模,將蜂群發展到100至200群。
之所以做這樣的規劃,一則是因為養了十多年蜂,積累了豐富的養蜂、趕花、制蜜以及銷售的經驗,擴大規模的時機已經成熟。二則是因為養蜂比外出打工有更可觀的收益。阮之久算過賬,他打工每月收入5000元,一年6萬元;而養蜂,如果超過100群的規模,只要不發生大的病害,在4個月花期里,純收入便可以達到7萬元以上,也就是說,養蜂4個月能掙打工一年的錢。“3月中旬,在家鄉采油菜花,接下來,去遠一點的丘陵帶采柑橘花,然后向北,去河南、山西、陜西采刺槐花,到7月,至內蒙采向日葵花、遲油菜花,采完便打道回府。”趕花的線路,阮之久早已成竹在胸。
看著父子倆充滿希望的目光,我被他們深深地感染了。他們,就像蜜蜂一樣,雖然平凡得常常讓人忽略,卻始終辛勤地勞作,默默采著自己的花,釀自己的蜜,追尋著自己的幸福。他們,不正是普通中國農民的代表么?臨走時,阮之久送我一罐槐花蜜。色澤乳白,開蓋,有撲鼻的香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