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走進酒泉市肅州區總寨戈壁農業產業園區,溫室大棚成方連片,棚內碩果累累。
在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曾經寸草不生的戈壁灘,如今變得生機盎然。昔日罕有人煙的戈壁灘上,涌現出一大批辛勤勞作的種植能手,李新樂夫婦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李新樂夫婦,在總寨戈壁農業產業園區幾乎無人不知。2016年夫妻倆種植的西葫蘆,一個1.6畝的大棚產了6萬斤,創下了園區溫室大棚畝產*紀錄,從那以后,他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夫妻搭檔”。
妻子孔景云主要負責大棚的種植,丈夫李新樂進行技術指導。用李新樂的話說就是“夫妻搭配,干活不累”。
因為種植經驗豐富,技術成熟,附近的農戶經常來找夫婦倆請教種植管理知識。去年,李新樂多次受金塔、瓜州等地的農技站邀請,進行技術指導。
這對大棚里的“黃金搭檔”,其實并不是當地人,他倆來自遙遠的山東聊城。山東人怎么跑去酒泉種菜?這事還得從2016年說起。
2016年,李新樂得知酒泉興隴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招聘員工種菜,一座棚一年給1萬元的管理費。有著20多年豐富種植經驗的夫妻倆一商量,決定一起來酒泉打工。
“一路上一點綠色都沒有,光禿禿的一片,除了沙土就是石頭,一個人都見不到。”回憶起當初火車駛入酒泉境內看到的景色,李新樂至今印象深刻。
“當時還沒下火車,我都想直接回家了。”孔景云在旁邊補充說。荒涼的戈壁灘讓夫妻倆心中原本就存在的疑問,不斷放大:都說戈壁灘上氣候干、風沙大,我們可以適應么?大老遠趕過來,在這戈壁灘上能種出蔬菜嗎?
時光飛逝,一晃兩年就過去了。
前不久,記者在總寨戈壁農業產業園區見到夫妻倆時,他們正在大棚里忙著給西葫蘆繞秧子。
“這里空氣清新,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四季都很舒服。大伙人也好,好相處。”
“這里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戈壁灘上種蔬菜,用基質土,病菌、病蟲害少,很少打農藥,種出的蔬菜品質好。”
……
李新樂笑著說起在戈壁灘上生活、種植的感受,當初的疑惑如今有了圓滿的解答。
原來,當初差點打了退堂鼓的夫婦倆,到了總寨戈壁產業園區,看到這現代化的設施,村民們積極勞作的場景,打消了他們想走的念頭,決定留下來試一試。
于是,孔景云包下了2座棚,主要負責種植。李新樂在公司做起技術員,進行技術指導。
現代化的設施,讓孔景云干起活兒來得心應手。“方便的自動卷簾,大棚的石墻牢固安全,棚內全是硬化路,裝了采摘車,還有溫度濕度檢測器,手機隨時就可以查看,十分方便。”
“這里產量比老家耕地上種植高出三分之一,農藥費用能節省四分之三。”李新樂說自己從來沒想到戈壁灘上種出來的蔬菜產量高、品質好、價錢高。
在夫妻倆的帶動下,大家都努力提高種植、管理水平。興隴公司為了鼓勵員工,也調整了獎勵分配辦法,將原先一個棚一年1萬元的固定工資,改成了四六分成的模式,公司占四成,種植戶占六成。
說起今年大棚的收入,李新樂夫婦樂得合不攏嘴,“這個100米的大棚,是2016年國慶節開始種植,到2017年10月,一年收入將近11萬元。”李新樂介紹說。
春節馬上就要來了,李新樂也做好了接下來的打算:“希望在種植、管理方面能幫助到更多的農戶,和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