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化學已經將大力發展增值肥料技術提升至公司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未來公司必將不斷加大化肥增值技術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強與聯盟單位的深度對接,加快推進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熊玲青所說的增值肥料,是利用生物活性增效載體與肥料科學配伍,制成的增效肥料新產品。
2017年4月1日,《含腐植酸尿素》《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類肥料》《腐植酸復合肥料》4項國家化工行業標準正式實施,標志著增值肥料已逐漸形成新產業。
而熊玲青提到的聯盟是成立于2012年的化肥增值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盟成員包括46家大型尿素、磷銨和復合肥企業成員,尿素產能占全國的70%,磷銨產能占60%。像中海化學這樣即將轉型增值肥料產業的企業不在少數。
近日,在聯盟第五屆年會上,與會專家和企業家紛紛肯定,增值肥料產業的發展在實現農業部提出的化肥零增長目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將在2018年迎來穩健的發展態勢。
技術雄厚
增值肥料的增效載體是天然物質或是植物源的,具有生物活性,不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且環保安全。增效載體微量高效,添加量在0.3‰至3‰之間;肥料養分含量基本不受影響,如增值尿素含氮量不低于46%;增效明顯,添加的增效載體具有常規的可檢測性;工藝簡單,成本低。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通過開發天然物質或植物源的肥料增效劑,用于對化肥進行改性增效,在這樣先進思想的指引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稱資劃所)新型肥料創新團隊在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研究建立了載體增效制肥新理論,開辟了利用生物活性增效載體提升化肥產品性能與功能、開發高效肥料新產品的技術途徑;利用生物發酵技術,研制出發酵海藻液、鋅腐酸、禾谷素系列肥料增效劑;開發出了海藻酸尿素、鋅腐酸尿素和禾谷素尿素等增值尿素新產品,以及相應的增值磷銨、增值復合肥等新產品20多個;制定了相應產品的企業和行業標準100多項,授權24項國家發明專利。”聯盟秘書長、資劃所研究員趙秉強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目前所說的增值肥料是增效肥料的一種,專指將生物活性增效載體與化肥科學配伍所生產的肥料改性增效產品。趙秉強指出,全國網絡化試驗結果表明,增值尿素作物平均增產9.6%,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7.9個百分點。
聯盟理事長、資劃所原所長王道龍研究員特別強調,聯盟取得這么大的成績,一是得益于大環境比較好,國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增值肥料正好迎合了當下的需求;二是得益于國家制定的化肥減施計劃,怎樣減肥不減產,保證糧食安全,增值肥料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因為技術本身有強大的生命力,成本低,工藝簡單,效果好,農民愿意用。
據悉,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工信部在促進化肥行業轉型升級指導意見中將發展腐植酸、海藻酸等增值肥料列入其中,到“十三五”末增值尿素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
朝陽產業
熊玲青介紹,2017年,中海化學基本實現了對旗下常規尿素、二銨和復合肥產品的增值改性,全年累計生產銷售各類增值肥料近20萬噸,并在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布置了近千塊試驗示范田。在復合肥方面,中海化學完全實現了由普通復合肥向增值復合肥的升級換代,重新包裝推出了全新的聚氨鋅增值復合肥產品。
實際上,不只是中海化學一家國企,增值肥料新產品已在開門子、開磷集團、瑞星集團、駿化集團、云天化、中化化肥、心連心等聯盟企業實現產業化,產能達到2000萬噸,累計推廣新肥料產品800萬噸,推廣面積1.5億多畝,增產糧食70億公斤,增加效益80多億元。
其中,在聯盟幫助下,江西開門子肥業建立了海藻酸增值復合肥產業化基地;開磷集團*實現我國海藻酸增值磷銨產業化,并建立了全國試驗示范網絡。
趙秉強介紹,2017年,加入聯盟的企業成員隊伍擴大至46家,新增產能600萬噸。
增值肥料市場投放270余萬噸,其中,增值尿素100余萬噸、增值磷銨26萬噸、增值復合肥92萬噸、增值摻混肥料50萬噸。
資化所袁亮博士告訴記者,圍繞增值肥料已經授權發明專利24項,涉及載體增效制備技術、增值肥料新產品及生產技術、研究方法、試驗裝置等,形成了專利群。其中三項發明專利分別榮獲第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國專利*獎。
此外,由聯盟單位起草制定的《含腐植酸磷銨》和《含海藻酸磷銨》的化工行業標準完成征求意見階段的工作,2018年將上報標準報批稿;《腐植酸肥料增效劑》和《海藻酸肥料增效劑》兩項化工行業標準已申報國行標2018年制修訂計劃。
從產業擴大到專利布局,再到標準制定,增值肥料產業正在穩步晉級,已經由星星之火發展成了燎原之勢。
聯盟模式
2017年7月,中海化學在磷復肥工業協會、中國農科院的指導下,在吉林德惠舉辦百畝鋅腐酸二銨示范田觀摩測產會,創造了肥料量20%仍增產9.25%的奇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行業影響。
“聯盟真正做到了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為我國增值肥料新產業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熊玲青由衷地說。
“以聯盟或協作網的形式做好‘產、學、研、用’密切結合,推動我國大宗尿素、磷銨、復合肥、水溶肥產品升級,形成增值肥料新產業,支持助推農業發展、化肥零增長行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等具體行動。”資化所副所長金珂認為,聯盟的運作方式得到了參與各方的肯定,這也是聯盟之所以在肥料產業界產生較大影響的主要原因。
2017年,王道龍、趙秉強等聯盟專家走訪了20余家聯盟企業,與企業的管理、生產和銷售人員深入交流,在我國肥料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增值肥料技術進展、產業化等方面作了30余場精彩報告,實地解決了企業生產、質檢、銷售人員在工藝技術改造、技術指標檢測及推廣過程中的疑惑和困難。
趙秉強介紹,2017年,聯盟在全國各區域開展增值肥料的示范推廣工作。聯盟企業的增值肥料產品在玉米、水稻、大蒜、馬鈴薯、向日葵、花生、辣椒、番茄等作物上開展示范現場會1000多場,與常規肥料相比,增產幅度8%~30%,平均增產16%。
此外,聯盟還召開業務員、經銷商、種植大戶等各級培訓會議、技術交流會議50余場,培訓人次超過20000人,鋅腐酸、海藻酸、禾谷素、聚氨鋅等增值肥料品牌深入人心。
農業部耕地質量中心保護監督處處長李榮也表示肯定:“聯盟為解決農業化肥上目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途徑。聯盟把化肥和有機肥緊密地結合到一起,產生了很好的效益,加盟企業很滿意,地方領導和農民更加滿意。”
“增值肥料產品投放市場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獲得農戶和經銷商的廣泛認可。在國家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肥去產能、環保督查、糧價低迷的大背景下,聯盟企業不斷通過科技創新、服務創新、推廣模式創新推動企業發展。”趙秉強相信,2018年對于肥料產業來說,將是一個發展之年。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