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緯62度12分,西經58度57分,這里是南極中國長城站,距離上海16559公里。來自上海市東方醫院的外科醫生甘迪,作為隊醫,和在此度夏越冬的30多位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隊員一起,共同過了一個難忘的年。當地時間2月21日上午,記者在南極喬治王島登陸長城站,聆聽屬于這些科考隊員的春節故事。
看不了春晚,自己辦“春晚”
北京時間2月15日除夕夜,當央視春晚的畫面出現在國內每家每戶的電視熒屏上時,身處南極的甘迪和他的同伴們,才迎來屬于他們的朝陽。大伙起床后做的*件事,幾乎都是給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親人們打個電話,一解不能團圓的相思苦,甘迪也不例外。“你們放心,我們這里很熱鬧,你們在看春晚,我們一會也要辦‘春晚’了。”他在電話中所說的“春晚”,其實是留守的30多個隊員自導自演的一臺聯歡會。而他們要想看上央視的春晚,還得等到第二天用僅4兆帶寬的網絡下載兩天才可以。
一番大掃除過后,嶄新的大紅色窗花、燈籠、中國結,已被布置到了室內的各個醒目位置。來自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王志良年紀輕輕,做得一手好燈籠。海洋一所的王能飛則哼唱著即將給大伙表演的歌曲《朋友》。當地時間下午3點半,屬于長城站自己的“春晚”在綜合樓內準時開演。
客串主持人的吳博霖,來自青島的電子科技22所。他說,這些節目大多是大伙的即興表演,哪怕只是一些簡單的互動游戲,所有人也都參與得有滋有味,因為對他們而言,能夠在農歷新年收獲這樣一份難得的熱鬧,才是彼此*為看中且珍惜的。聯歡過后,是集體包餃子,吃團圓飯。已在長城站工作一年多的廚師萬建強,又*祭出了自己的拿手菜,犒勞這批同甘共苦的“戰友”。
年初一,一場迎新春科普知識講座在長城站內舉行??疾煺镜目茖W家們,此時紛紛亮出“絕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姚軼鋒,詳盡地分析了南極洲從森林到苔原的蛻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魏鑫麗,則給大家普及了有關地衣的知識點。與此同時,度夏水暖工張凱和機械師王榮輝已經開始了對站內科考設備的新一輪檢修。
年初三,由于天氣情況惡劣,原計劃搭乘智利軍機撤離南極的度夏隊員,沒能等來飛機的降落。倒是滿載中國游客的登陸艇一艘艘駛來,給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帶來了久違的人氣。
年初五,長城站的綜合樓里再度熱鬧起來。原來,當天是長城站建成33周年紀念日。已多次赴南極工作的站長孫云龍,照例邀請了喬治王島上的“鄰居”——其他國家的科考隊來做客,一同為長城站慶生。
保障是難題,補給囤一年
來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的管理員黃飛說,身為長城站的越冬隊員,他們從12月起要在此待上整整一年,其間*重要的任務是維護長城站的穩定、正常運作,為科考工作的開展保駕護航。而在這一年間,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恐怕就是后期保障物資的匱乏:“站里的補給,基本上一囤就是一年?,F在吃的很多食品,都是去年六七月就在國內采購然后運來的,這些食品大多數的保質期也就在一年左右,如果要從鄰近的智利采購,昂貴的運輸費用甚至遠遠高過了食品本身。所以很多時候,即便是過期食品我們也只能照吃不誤。”
無奈之下,一批又一批的隊員也在動足腦筋想辦法。甘迪帶著記者參觀了長城站里*的溫室。4年前,極地研究中心為解決越冬隊員蔬菜供應問題,為長城站建起了溫室,由每一批的隊醫負責,在此種上青菜、生菜等蔬菜,等到補給的蔬菜“青黃不接”之時,這些自己種的菜便能發揮大作用。
不久后,屬于南極洲短暫的夏天就會結束,喬治王島也將迎來漫長的黑夜。每逢南半球冬至,便是整個南極洲*盛大的節日——仲冬節。甘迪說,他的新年愿望是,希望自己種的果蔬能夠在今年南極的冬天來臨時,給身處喬治王島的越冬隊員增添一分新鮮的口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