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西安市將要舉辦首屆“農民節”的消息受到廣泛關注。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寶通說,西安舉辦首屆“農民節”必將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率先轉變,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大西安都市型現代化農業追趕超越目標早日實現,將被載入大西安大發展的史冊。
抓住兩大機遇舉辦“農民節”
以農民為中心建設新鄉村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農村開始的,從家庭承包責任制改革開始的,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具有很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張寶通告訴記者,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人還沒有解決好吃飯問題。那時候,需要憑糧票、肉票、油票、棉票、布票等來購買東西。但是,通過家庭承包責任制改革,短短兩三年就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糧食出現了盈余。“所以說,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從農村改革開始的,中國農民為解決我國的溫飽問題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國在這么少耕地的基礎上,卻解決了龐大的人口吃飯問題。中國農民是偉大的!”張寶通說。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農村來說,如何建設呢?張寶通說,“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農村的*戰略和走向小康社會的有力抓手。“可以說,今年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元年。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人民為中心,這其中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一切為了人民,還有就是一切要靠人民建設。而鄉村振興戰略主要靠農民。”他說,“鄉村振興戰略,是讓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戰略,是讓我們從溫飽走向全面小康的重要戰略。我市抓住改革開放40周年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元年這兩個機遇來舉辦‘農民節’,以農民為中心來建設新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關中平原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
西安應引領中國現代農業發展
張寶通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了關中平原是中國農業發祥地的淵源。他說:“中華文明可以說是黃河文明,而黃河文明實際上就是渭河文明,因為渭河是黃河*的支流。整個中華文明的傳承在渭河流域,也就是*早的農業文明。”他說,現在人們提起天府之國,都知道是成都平原。事實上,記載*早的天府之國應該是司馬遷的《史記》,關中平原才是有記載的*早的天府之國,關中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農業社會也發祥在關中。據《史記》記載,*早的農業發祥地在關中平原、在楊凌地區。在漢唐盛世時期,因為農業較為發達,人民過著富裕充足的生活。關中農民就代表了中國的傳統農民。
“如今,楊凌農業示范區是中國*個高新農業示范區,每年的‘中國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也在此舉辦,足以見得西安農業在全國的歷史地位。”張寶通說,現在來說,國務院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提出,要把關中打造成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而我市的科技、教育、高新技術產業發達,西安應該在全國帶頭建設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引領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
支持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
讓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華麗轉身
現代農業,就不是過去的傳統農業。那么,如何利用舉辦“農民節”的歷史機遇,來發展現代農業呢?張寶通說,去年在我市舉辦了“全球硬科技大會”,包含了八大領域的內容,其中一個方面就是生物技術。“西安是硬科技之都,是生物技術應用之都,也是現代農業之都、高新農業之都。我們過去是傳統農業的,現在我們就要靠硬科技和生物技術來推動農業現代化,使之上一個大臺階。”他說,我們要將生物技術應用在農業產業方面,重點發展都市農業、現代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等。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首先就要在農業方面做表率,要從傳統農業上升到現代農業,農民也要轉變為現代農民。過去張騫通西域,將我國的絲綢、茶葉等送到世界各地,用那時的農業技術引領了世界的發展。如今,我們要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交流大都市,就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化手段,利用人工智能,來讓我們農業現代化。讓信息化和農業相結合,通過互聯網走向世界,利用一帶一路的開放平臺,重振漢唐雄風。“過去靠的馬和駱駝,靠張騫通西域。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長安號’,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更是我們的國際門戶。我們要利用一切現代化、信息化的手段,讓我們的農產品走出去,讓國外的農產品和先進技術走進來,才能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國際化、開放化。”他說。
張寶通告訴記者,隨著歷史的發展,秦商在明清時代成為中國的*大商幫。但是隨后逐漸衰弱,是因為秦商是建立在傳統農業上的傳統商人,逐漸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傳統的秦商已經不符合發展的規律。去年全球“西商大會”在我市舉行,西商就繼承的是傳統漢唐商人的精神,是國際化的商人,是開放的商人。同樣的,我們的農民也需要逐步國際化,實現華麗轉身。“有了硬科技、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撐,我們的農民再也不是傳統的封閉的農民,而是現代化的、開放的農民,是國際化大都市的新農民。只有市場化、國際化和開放化了,才能把西安建成現代農業高科技的基地。才能引領關中、陜西、北方農業上一個臺階。這也是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途徑,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張寶通說。
他表示,國務院日前剛剛通過了“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規劃,要把關中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群;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打造向西開放的支撐。“我們的農業需要市場化、國際化、開放化。我們這次舉辦‘農民節’,不要只是耍龍舟、耍社火,更要把我們的硬科技和生物技術等在農業方面的應用展現出來;要把我們的都市農業、現代農業、休閑農業、旅游農業展現出來,展現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的新形象。”張寶通說:“我們需要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上去舉辦首屆‘農民節’,引領關中現代農業、高技術產業建設。引領國家從傳統農業上升到現代農業,從原來的自給自足的農業進入到市場農業。同時還可以引進國外的先進農業技術,加快追趕超越,實現跨越式發展。”
補齊農業短板 實現跨越式發展
解決“三農問題” 建設中心城市
十九大大報告提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張寶通說:“這個不平衡不充分,首先表現為城市發展快,農村落后;城市富裕,但農村很多地方還沒有脫貧,農民的收入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農業還沒有像工業一樣高度現代化。我們要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我們就要加快新農村的建設,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加快解決‘三農’問題。”
他說,西安要實現追趕超越的目標,就必須破解“十大短板”。其中一個短板就是農村落后,縣域經濟落后。“支持鄉村振興,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就是要以人民為中心,靠人民來發展,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農村,就主要靠農民來發展。我市舉辦此次‘農民節’,再次將農民的重要性聚焦到全市。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民的作用,以農民為中心來建設新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鄉村脫貧致富,讓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張寶通說,只有盡快把這個短板補起來,才能將西安建成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才能實現“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和追趕超越的目標,才能把西安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